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015-10-11 17:28:03

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必须汲取中华文化,注重文化维度

汲取中华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文化主体性是民族复兴的根基。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同时又是随着时代进步而与时俱进的。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基因和独特标识,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来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现代化。激活其生命力,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丰厚滋养。

实现转化发展。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传统文化,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特别具有方法论意义,当年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双创”则是我们今天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建设当代中国文化的基本方针,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找准“结合点”。如何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内在关联、发展逻辑和未来走向,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深度结合,特别需要深入研究和高度关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具有关键性和基础性,只有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结合、融合、磨合、整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才能成为现实。儒家讲的“行”“躬行”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学说之间,传统文化讲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与马克思主义强调的改造世界之间,中国哲学讲的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与马克思的辩证法之间,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社会”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之间,都有某种契合和相通之处。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中所蕴含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发展,并为人们选择和接受的思想文化基础。这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需要民族性的形式,也需要民族性的内容,需要内在的文化基因和文化链接。

注重“文化维度”。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关键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世纪”课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是实践维度。一是文化维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要和中国实践相结合,而且要和中国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内容要在中国社会实践和中国文化传统两个维度上展开,并由此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意义和文化意蕴。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多个场合讲文化与文明的问题,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基因和精神命脉,强调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课题,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课题。从以上两个维度来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的结合已基本成功,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举世瞩目。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结合还在路上,还有很多难点有待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否最终成功,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它和中国文化的结合与交融,需要我们共同的持续不断的努力,这是我们理论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必须站在时代前沿,体现时代维度

站在时代前沿。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面临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与挑战。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必须立足时代前沿,顺应时代潮流,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时代特征,体现时代要求,回答时代课题,应对时代挑战。

具有国际视野。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要有一种开放的眼光,要有一种世界的格局,要有一个国际的视野,切不可关起门来自说自话。要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深入发展的新问题新特点。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借鉴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要重视国际交流,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化,在国际论坛更多地发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声音,在国际的交流和对话中提升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阐释好“中国特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力探索中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改革开放提供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理论指导,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要注意把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把经济硬实力转化为文化软实力,把中国道路的影响力转化为中国理论的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打造中国话语体系。话语体系的问题,说到底是文化主体性和理论原创性的问题。决不能自说自话,更不能走自己的路说别人的话。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要以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为具体体现和重要支撑。这就对理论研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应当说是很有难度的。要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理论创造。要具有世界的眼光,开放的意识,宽容的精神,平和的心态,维护学术自由,提倡学术争鸣,在探索与争鸣中,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要明确理论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刻苦钻研与积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研究,尊重学术规律,注重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以甘坐冷板凳的精神,扎扎实实做学问。而切不可急功近利,搞学术“大跃进”,那样只会适得其反。现在的课题、项目很多,论文、著作更是不计其数,但是低水平重复的现象相当严重。增强学术含量,提升学术品位,克服低水平重复,是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不容忽视和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对此,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认识。

(郭建宁)(作者系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