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步入共同富裕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为我们勾勒出了新时期民生发展的新蓝图,指明了民生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并提出了相应的行动方案,有许多新提法、新举措,堪称是一部亮点纷呈的民生规划。
1. 将共享列为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并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在民生领域的最大亮点。多年来,我一直强调的一个观点就是理念优于制度、制度优于技术。因为只有树立先进的理念,才可能设计出合理的制度安排;只有在合理的制度安排下,优良的技术方案才能全面发挥出它的正功能;反之,就可能陷入发展误区甚至南辕北辙。共享理念的提出,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首要原则和增进人民团结的时代要求前后响应,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奉行的鼓励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取向,将真正转向以共同富裕为追求目标的共享发展新阶段,这对于化解以往发展进程中客观存在的失衡、差距以及由此导致的各种社会矛盾与社会问题,将是从源头开始进行的深刻调整。有了共享的发展理念,共同富裕的道路才可能变得清晰,相关制度安排才不会迷失方向,因此,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共享发展理念并强调要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确实是国家发展理念的升华。
2. 强调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普遍提高,表明“十三五”的民生目标将不再是单纯的收入增长指标,而是更具综合意义的生活质量指标和全民普遍提高,这是共享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过去讲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际上多以收入水平来衡量,甚至是以人均收入水平的增长来衡量,这种量化的指标虽然也从一个角度反映了民生改善的程度,但客观上存在着局限性甚至是重大缺陷。例如,有高收入者不一定能够有高质量的生活,近11年来老年人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连年以10%的幅度增长,但我们的调查表明,一些老年人甚至是一些退休金或养老金待遇很高的老年人却因养老服务供给不足,随着年龄增高和身体失能而陷入生活质量持续下降的困境,这是高收入者低质量生活的例证。再如人均收入指标往往掩盖了贫富差距,基尼系数在0.4以上的阶位上居高不下,反映了国家发展成果并未真正做到普惠全民,而是一部分人获得多、一部分人获得少。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将“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显然是巨大进步,因为“生活质量”是综合指标,“普遍提高”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客观标志,它意味着国家将围绕提高民生质量与普遍受惠下功夫,其中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养老、医疗保健、文化等直接关乎民生质量的服务业的发展会提到新的高度。从追求量的增长到追求质的提升,无疑是民生目标的升华。
3. 明确提出要通过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表明国家不仅要让全民在发展中普遍获益,而且要通过有效制度来为全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提供稳定安全的预期。无庸讳言,由于渐进改革中的相关制度安排并不成熟,特别是直接关乎民生的一些制度安排尚未定型,目标也不明朗,它引发了人们的焦虑与不安。例如,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在连年增长,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规模在不断壮大,但因这一制度并未定型,公众总是担心未来养老金是否可靠;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滞后,亦使人们对养老问题充满了忧虑。还有医疗保险在发展,人们对疾病特别是重大疾病的担忧并未解除,等等。因此,虽然“十二五”期间对民生的关注度很高,政府公共投入的力度很大,惠及民生的广度更是前所未有,但因制度的欠成熟与不定型,公众的获得感并不强烈。在“十三五”期间,国家不仅要大幅度地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和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与共享水平,而且要实现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环境保护等全覆盖,并尽可能地采取各种措施来调动社会资源与市场资源,以壮大共享发展的物质基础,这些举措必然使共享理念的有效性得到实质性提高,从而能够为全体人民提供稳定的安全预期,这将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法宝。
4.明确提出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并将脱贫目标具体化,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短板将会得到快速弥补,这是衡量是否能够实现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关键性指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最能够得到世界公认的成就主要是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贫困人口的持续大幅度减少,即经济增长与反贫困效果都十分显著。然而,由于国土面积大,自然条件差异大,加之长期以来的发展失衡,一度出现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不同群体之间的发展差距日益扩大,中西部地区总体落后于东部地区,乡村明显落后于城镇,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构成了扶贫攻坚的难点,连片贫困地区的贫困状态与散落在全国城乡的贫困人口依然规模庞大。按照现在年人均收入2300元的标准,我国还有12.8万个贫困村、2948.5万贫困户;如果按照世界银行新划定的国际贫困线标准(从人天均1.25美元提高到1.9美元),则我国的贫困人口还有2亿。如果不能让这些贫困地区与贫困人口迅速摆脱贫困状态,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很难说实现了。因此,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用相当多的篇幅规划了脱贫攻坚目标与具体政策。在总体目标中,明确设定“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在民生规划中,明确要求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 为此,国家将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同时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投入,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互补作用,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这些内容必将在“十三五”规划中具体化为各种政策措施。因此,可以预期,“十三五”期间将是消灭区域贫困与绝对贫困的决胜期,“十三五”后中国反贫困指向的对象将是分散的相对贫困人口。从区域集中贫困到个体分散贫困、从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揭示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得以补齐,国家不会让任何一个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掉队”,这恰恰是共享发展成果最重要的体现。
5.明确提出多管齐下地发展教育福利,让受教育者的教育福利得到普遍提升,更让弱势群体能够共享教育福利,表明“十三五”期间将为全民共享发展成果奠定更加牢靠的基石。众所周知,教育是民生之基,教育发展是促进共享的基础性条件,有了教育的发展,才能有全民素质提高,才能让劳动者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与收入增长机会,因此,教育福利的发展不仅是民生投入,也是有益国家发展的社会投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发展教育福利作为重要的民生目标,明确规定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这些举措是所有受教育的青少年的福音,更是贫困家庭子女的福音,因为普及高中教育、免费中职教育、实现资助困难学生全覆盖以及让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提高等都是新设目标,它对于阻止贫困代际传递、促进全民共享无疑具有基础性作用。
6.明确促进创业就业、坚持促进收入增长的政策取向,将共享与共建有机结合,表明“十三五”期间的就业优先战略与收入倍增计划将得到更为有效的执行。就业是民生之本,分配是民生之源。就业优先战略是既定方针,而“十三五”期间的核心任务就是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并稳步提升就业质量。国家拟采取的政策措施包括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彻底打破就业市场上的壁垒与身份歧视、强化对灵活就业与新就业形态(如网络就业)的支持、实施劳动者技能素质提升计划、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等,再加上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产业升级,将使就业空间不断得到拓展、劳动力供求有效匹配率和就业质量得到稳步提升。与此同时,缩小收入差距被确定为“十三五”期间必须见效的民生目标,在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条件下,通过健全工资增长机制、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和支持发展慈善事业等多措并举,必将带来贫富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橄榄型社会结构将不再是难以企及的社会发展目标。
7.明确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并允诺从多个方面推进制度建设,表明“十三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将从以往的长期试验性改革状态走向成熟、定型的发展阶段,并成为全民共享发展成果的稳定机制。社会保障是公认的共享发展成果的基本制度保证。在“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加大力度实施全民参保,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拓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渠道并提高投资回报率,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和经办管理,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将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统筹社会救助体系并推进相关制度整合等。在这些重大措施中,有些是“十二五”期间已经提出但还未及实质推进的措施,有些则是新的措施如生育保险与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等,它们确实都是促使社会保障制度走向公平、走向成熟的重大举措。而一个公平的、定型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必定能够从根本上解除城乡居民生活的后顾之忧,并保障全体人民的福祉得到不断提升。
8.明确提出实施三医联动、建设健康中国,表明“十三五”期间将通过相关制度安排,从根本上解除人民的疾病后顾之忧,并使全民健康素质得到稳步提升。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国已经进入了全民医保时代,城乡居民的疾病后顾之忧得到了极大缓解,但看病贵、看病难仍然是困扰人民群众生活并影响民生质量的重要因素。“十三五”期间,针对医疗卫生与医疗保险领域中的问题,国家进一步明确将医疗、医保、医药联动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抓手,明确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步伐、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与农村流动、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健康服务业,以及健全医疗保险制度、降低大病慢性病医疗费用等措施。伴随这些措施的落实,完全可以预期“十三五”期间将能够从根本上解除人民群众的疾病后顾之忧。而健康中国概念的提出,更是对人民健康诉求的回应,它也使目前立足于治病的医疗卫生与医疗保障系统得到了升华,因为解除疾病医疗后顾之忧只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初级目标,而不断提升全民身体素质并促使人人健康生活才是国家追求的新境界。
9.明确放开二孩生育新政,提出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表明人口问题不仅是国家长期战略问题,更是“十三五”期间需要科学应对、综合应对的重大民生问题。毫无疑问,人口政策是民生政策,“十三五”规划建议稿对人口政策的调整规划,标志着以独生子女为追求目标的计划生育政策将被送进历史,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二孩的时代已经到来,国家已经明确鼓励普惠性幼儿事业发展,这是顺应民心之举,也是综合评估了生育率持续下降、劳动人口持续下降、老龄人口持续上升对国家发展产生全面、深刻、持久影响等所采取的举措,还是向最终落实公民自主生育权迈进的关键一步。与此同时,面对快速老龄化及其人口规模,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已经成为日益高涨的民生诉求,“十三五”规划建议稿让机构养老回归补充地位,是对“十二五”期间偏重机构养老政策取向的修正,它意味着依托社区的居家养老将在“十三五”期间将得到大发展,而医养结合、多元并举的养老服务格局以及可以为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得到确立,这将是老年人特别是高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福音。
总之,共享理念的提出及对与之相关制度安排的规划,全面回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有理由相信,“十三五”规划的贯彻落实,一定会给全体人民带来巨大的实惠,而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将标志着我国将在“十三五”期间阔步走进共同富裕的新时代。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长期专事社会保障、慈善公益及与民生相关领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