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专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社会上存在的“共产主义虚无缥缈,遥遥无期”的论调,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指出:共产主义决不是‘土豆烧牛肉’那么简单,不可能唾手可得、一蹴而就,但我们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认为那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就不去做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这昭示我们: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旗帜,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其实,“共产主义渺茫论”不是今天才有,自共产主义学说诞生以来就一直挥之不去。今天,“共产主义理想”在少数人那里似乎是“幻景”,在某些共产党员心中也似乎成为“忌讳”。在他们看来,21世纪如果还有谁高谈共产主义理想那一定是“穿越”了,早已不知今夕是何夕。
笔者观察,“共产主义渺茫论”大体上有这么三重思维逻辑。第一,共产主义是遥远未来的事,与我无关,与我的儿子无关,与我的儿子的儿子无关,叫我如何相信它?第二,共产主义社会据说实行“按需分配”,想什么,要什么,有什么,你相信吗?反正我不信。第三,理想很美好,然而现实不会迁就任何理想。今天的现实是,曾经风光无限的社会主义阵营早已瓦解;社会主义中国问题扎堆,与所谓的“共产主义”相距甚远,叫我如何相信它?实际上,这三重思维逻辑都似是而非,必须予以澄清。
一、共产主义既是一种“社会制度”,也是“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不能因为共产主义仍在远方就否定现实中的共产主义因素
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指的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的完全实现,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需要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需要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这是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才能建成的。今天,我们距离这个目标还很遥远。但遥远不等于不可能,共产主义必将实现,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使然,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结论,这是铁的必然性。
共产主义也是一种运动。马克思、恩格斯说过:“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早在马克思恩格斯领导共产主义者同盟和第一国际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我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和领导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候就开始了。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改革,都是共产主义运动的继续和深化。今天,我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已经发展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历史阶段。共产主义社会尽管仍然在远方,但共产主义的思想和共产主义的实践早已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的生活都包含着共产主义,都离不了共产主义。尽管不能说,今天共产党领导的一切行动,都是在直接建设共产主义,但却无可例外地是服务于这一“最终目的”的。
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制度具有必然性,作为一种运动具有现实性。共产主义制度是共产主义运动的必然结果和最终归宿。没有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便不可能累积起现实中的共产主义因素,便不可能构建未来的共产主义制度。看到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这固然必要;但若不同时看到共产主义还是一种思想体系,一种现实运动,那又是片面的了。共产主义是一个“总体性”的范畴,共产主义制度、共产主义学说、共产主义运动,是理解共产主义的三个维度,不可偏废。
“共产主义渺茫论”者认为,共产主义与我没有关系,与我的儿子没有关系,与我的孙子也没有关系,这不就是“乌托邦”吗?在这里,“渺茫论”者在思维方法上的一个错误,就在于形而上学性。他们对于共产主义只是从社会制度的维度去理解,而不是也从其现实性去理解。由于共产主义的完全实现还需要很多代人的努力,他们便断言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遥不可及”的,是“空想”“幻想”。他们不懂得,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全面小康社会,共同富裕目标,等等,这些都是在社会主义的母体中增添共产主义的因子。他们不懂得,量的积累终会带来质的跃迁,共产主义因素的累积终会向着共产主义社会过渡。他们不懂得,在共产主义运动的每一发展中,总是为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开辟着道路,总是在创造、增添、积累着共产主义的因素。他们不懂得,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共产主义社会不是“飞来峰”,不完成现阶段的历史任务,便不可能向着未来理想社会挺进。他们不懂得,共产主义既是“理想中应当确立的未来社会的状况”,也是“现实中应当确立的现实的运动”。
二、共产主义社会究竟是什么样的,应该由未来的实践去回答,今天的人们“不可能也不必要去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绘”
共产主义是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一些设想,现在人们记住的往往是这些具体的条款,比如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按需分配,等等。其实,这里说的都仅仅是表象,表象背后的实质才是关键。如果无视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本质的描述,仅仅抓住某些只言片语,这是舍本逐末的表现。
那么,共产主义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经典作家至少有过三种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