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协商民主,走出民主新路

作者:叶小文 来源:人民论坛网
2016-03-23 18:56:53

以协商民主推进和完善现代治理

上世纪90年代,福山提出“历史的终结”论,宣称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以自由民主制度为方向的人类普遍史”,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因为实现了现代化的西方国家,都是按这种西式民主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所以他们要向世界各国广泛推销西式民主化道路。

然而,走上西式民主化道路的非西方国家,政治分裂、国内动荡成为普遍现象。西式民主并未能像人民期待的那样,带来公民的自由、平等以及国家的强盛、社会的进步,其中原因值得探究。

中国道路的答案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全面深入推进协商民主。

现代治理和协商民主,内里相通、相辅相成。现代治理不同于传统控制、管理和统治的紧要处在于,治理的权威既来自于政府,也来自于其他相关社会主体;治理不仅是自上而下单向度的命令——服从,而是由政府主导和公众参与彼此互动、相辅相成。因此,治理本身即内涵了对于协商民主的要求。现代治理和协商民主都依托于民主的深化,都遵循“官民”合作与共治的相同逻辑,两者实际上是一体两面、如影随形的关系。协商民主离不开现代治理,现代治理也离不开协商民主。没有协商民主,就不会有有序、有效的政治参与,就不会有持续互动的沟通对话,就不会有广泛的共识、科学的决策,政府因此而缺乏必要的权威,那自然就谈不上有效的治理,更遑论善治。

协商民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的根本问题,在于确立和完善各领域的基本制度,保障这些制度良性运转,以维护由核心利益关系、核心价值观共同搭建起来的基本社会秩序。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怎样完善?治理能力从何而来?答案是,既要坚持共产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又要依靠社会各个方面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我国是人民民主国家,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治理的主体。我们的国家治理必须走群众路线。走群众路线,就是要努力实现共产党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群众路线在国家治理中的具体落实,是实行包括协商民主在内的人民民主。协商民主汇集和依靠群众智慧,形成和尊重人民意志,致力于有效参与和有效治理的有机统一,因而是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质言之,协商民主以尊重差异、多元兼容为前提,以理性平和的对话协商为方式,以化解矛盾、规避风险、增进共识、促进和谐为目的。因此,协商民主有利于构建和完善结构合理、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国家制度体系,有助于开启民智、汇聚民意、凝聚民力,促进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提高治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有益于保障人民群众有序、有效的政治参与,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协调社会关系,增进社会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讲,协商民主既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又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载体。

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基层单位等渠道,就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特别是涉及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进行广泛协商,以求增进共识、增强合力、拓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和工作机制。协商民主作为一种制度化体系,渗透到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运行的各个环节以及基本单位政治生活中,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协商,即:政治协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以及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就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国家重大事务进行协商)、社会协商(执政党、人大、政府等国家权力中枢与社会公众、社会组织就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进行协商对话)、基层协商(基层领导机构与基层广大群众之间进行的一种协商议事和对话的制度)。其中,人民政协以其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成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载体。

中国创造了协商民主。中国正沿着民主的新路,稳步前行。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4年9月21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