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马克思主义立党立国的指导地位

作者:程恩富 谭劲松 来源:红旗文稿
2016-09-26 17:04:45

三、建立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保障体系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能满足于将其写入《宪法》《党章》,也不能停留在一般性号召和宣传上,而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保障体系。

1.健全完善马克思主义教育保障体系。

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在人,在于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专门人才,有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如果一个国家的干部和人民不信仰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失去了社会基础,成了空中楼阁;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如同过河没有船或桥,只能束之高阁。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先进思想文化,不会自动进入人们头脑。因为科学信仰不可能自发确立,必须靠后天的学习与培养。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最重要的是要对全体党员和人民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培养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一要改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国民教育培养体系。这些年来,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有的被砍掉、有的被“改造”或转向(如政治经济学专业改为经济学专业,主要照搬西方课程,进行西方经济学教育),招生人数剧减,报考带“马”字专业的人少之又少。2015年中央实行“马工程”后,才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上有所改观,但至今仍然没有设立本科专业,进而导致研究生和教师队伍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科班出身的人很少,严重制约了队伍的水平和质量。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前一段时间西方理论盛行的学术生态环境中,这些年培养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生和教师,相当一部分理论功底不扎实,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有的“姓马”“不信马”;个别的“学马”“贬马”,甚至“反马”;毕业后真正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研究的人不多。

为了培养数量多、质量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国家和省属重点高校应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招收本科学生;有条件的本科院校、省级党校和社科院要按照国民教育系列要求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一方面,要尽快恢复那些被砍掉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如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另一方面,必须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各个专业建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理论体系、教材体系和话语体系,并以此批判性地研究西方理论,而不能以教育和学术的所谓国际化和与国际接轨为名,只讲“国际一流”,不讲“中国特色”,客观上使我国的教育体系逐渐西方化。要通过健全马克思主义国民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为党和国家培养和输送马克思主义理论高级专门人才。

二要改善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干部教育体系。党校是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党校姓党,首先要“姓马”“信马”。只有“姓马”“信马”才算姓党、才能姓党。各级党校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对现有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认真清理,真正回到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正确轨道上来。党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国外马克思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作为必修课,并联系党中央批评的各种错误思潮,重点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

三要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这些年来,各级党政部门和高校是重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但在效果上还不尽如人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应当不断改进,但最主要的还是教学内容,要从理论和现实的结合上透彻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理论难点,科学解释和逐步解决中外一切社会重大问题,提升教学对象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素质。改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关键在领导。教育主管部门要从坚持党的指导思想的战略高度,对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履责上实行“硬约束”、强问责,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产生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