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该怎么融合?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11-21 13:32:02

媒体融合怎么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基因论,认为报和网基因天然不同,强行撮合不切实际;有主体论,认为不搞清纸媒和新媒体谁是主体,不如不融;有生死论,认为融了是找死,不融是等死。但是,无论怎么议论,形势在变、技术在变、业态在变,观望等不来答案,质疑解决不了问题。顺势而为、借力而行才是积极的选项。

国内众多报社都在媒体融合上作积极探索。有的报社力推中央厨房,通过理念宣导先行来牵引大众对融合的期待,提升业界对融合的理解。有的报社通过引进国际先进融合技术平台,基于报社实情,采用局部试点的方式来整合要素,缓步推进融合。有的报社通过另起炉灶,成立新媒体部门或者新媒体公司,培育新媒体基因,按照互联网思维来经营媒体。有的报社通过资本运作,跨界合作,创办文化创意园等多种形式,从产业融合的层面进行探索。

国际上主流报社也在加快媒体融合、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主流媒体都成立了融媒体创新实验室或者移动创新实验室,着重从技术创新推动业务变革的角度来先行先试,卫报开启报业数据新闻的先河,华盛顿邮报运用智能技术助力生产和传播,赫芬顿邮报大力发展短视频。加大和互联网公司的合作是西方传统媒体的另一个转型举措,用户在哪阵地就在哪,这些媒体充分利用Facebook、Snapchat等分布式传播渠道,进行分布式内容生产效果显著。

从国内外的媒体融合实践来看,除了体制机制,有两点在推动媒体融合中至关重要:

一是技术牵引融合。技术正在驱动媒体融合从一体化向移动、智能的新转型高度升级。媒体是被互联网颠覆较彻底的一个行业,到了今天我们甚至可以说媒体公司就是互联网公司。内容为王,渠道是王后,无论是内容的创新加工,还是渠道的分布式建设,都需要强大的技术手段。一些报社的网站部门都以办成一个互联网公司为转型目标。还有报社越来越重视数据资产,并尝试用大数据、机器学习技术来实现数字资产价值挖掘和再造,运用推荐技术、移动社交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新闻内容服务。

围绕加工,智能技术开始得到一些应用。以新华社快笔小新、腾讯写稿机器人为代表的受控智能技术实践开始涌现,提高了融合编辑的效率、也大大降低了新闻融合生产的成本。

媒体该怎么融合?

图1 受控智能技术在融合生产中的应用

围绕数据,非结构化海量数据分布式存储技术越发普及。适应图片、视频、H5新闻等新产品快速膨胀的需求,以MongoDB等为代表的分布式数据存储技术开始成为融合数据平台建设的首选。

围绕架构,微服务架构技术开始受到关注。传统单体大系统庞大难以交付、难以维护、难以扩展。而微服务架构支持蜂巢式扩展,微服务敏捷迭代、快速交付、水平复制,容易应对业务扩展。

媒体该怎么融合?

图2 传统单体架构技术VS微服务架构技术

围绕安全,构建涵盖移动应用、数据、设备的互联网安全技术越发重要。

二是平台支撑融合。理想的媒体融合是一个从内容、渠道、管理、体制进行全方位革新的实践过程。现实的媒体融合是从平台切入。

媒体该怎么融合?

图3 平台的融合

首先围绕产品融合技术平台。新闻技术平台的服务目标是要让编辑更快、更多、更好的加工专业的新闻产品,因此首先要打造一个能够支撑包括文图音视、图表、动画、H5、专题等多形态新闻产品加工平台,以简易的操作、稳定的性能释放新闻产品生产力。

其次围绕渠道融合技术平台。新媒体的渠道优势对新闻传播至关重要。打造一个涵盖Web、APP、Social多渠道的内容分发的渠道管控平台,实现一站式、矩阵式的全渠道新闻传播和管控。

最后通过融合数据平台、沟通协作平台和用户平台的建设打造统一数据中心,盘活数字资产价值;实现人和人、人和资源的链接,构建一个社交化、移动化、协作化的高效生产组织;连接用户、分析用户、服务好用户、为用户变现奠定基础。

(作者 东软集团 汪小东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