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来源:宣讲家网
2016-12-08 18:00:08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今年初,有人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金融形势不稳,中国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情况下,担忧中国经济会一路下滑,甚至会击穿6.5%这条底线,不仅会影响自身的全面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也会拖累世界经济发展。的确,今天的世界正如习近平同志在G20杭州峰会上所言:世界经济又走到一个关键当口。科技进步、人口增长、经济全球化等过去数十年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都先后进入换挡期,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上一轮科技进步带来的增长动能逐渐衰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尚未形成势头。主要经济体先后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增长率下降,给各国经济社会带来压力。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保护主义抬头,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冲击。在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世界经济虽然总体保持复苏态势,但面临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反复动荡、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低迷等多重风险和挑战。反观国内,中国改革开放已步入深水区,诸多社会矛盾与经济下行交织在一起。面对严重的国内外挑战,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使2016年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开局。就此而谈:

第一,实现经济增长率为6.5%至7%的目标已经胜利在望。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率实现6.7%,近两个月经济继续呈现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完成今年3月“两会”提出的经济增长率为6.5%至7%的目标已经胜利在望。与过去“两会”不同的是,今年“两会”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率不再确定具体数字,而是采用今后5年经济增长率均在6.5%至7%之间的区间范围。之所以定位中国经济增长率为6.5%至7%之间,主要是基于两点考量:一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理论。中国经济增长已经由高速转变为中高速,而中高速就应在7%左右。只有使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才能有利于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更加切实感受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基于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经济今后要保持7%左右的增长速度是可能的。二是未来5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底线至少也要达到6.5%。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强调:主要是基于“确保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经济增长预期目标6.5%-7%,是考虑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考虑了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也有利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

第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2014年以来,随着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的提出,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公报和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此高度重视。习近平同志在多个场合强调经济新常态理论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突出强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做好三方面工作,其中之一就是“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经济结构调整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形势发展报告显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

其一,工业生产运行平稳,企业效益明显改善。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与“十三五”规划均强调要保持工业生产运行平稳,提高企业效益。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增速与上半年持平。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快了4.6和3.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12.2%和32.6%,比上年同期提高0.6和1.2个百分点。上述数据显示出中国工业的结构继续优化。与此同时,工业企业利润也有明显提高: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0584亿元,同比增长8.4%,比上半年加快2.2个百分点。

其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缓中趋稳。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2690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8个百分点,但7月、8月和9月当月投资分别增长3.9%、8.2%和9.0%,增速连续两个月加快。以三大产业为例:第一产业投资13402亿元,同比增长21.8%;第二产业投资167497亿元,增长3.3%;第三产业投资246008亿元,增长11.1%,其中基础设施投资83245亿元,增长19.4%。

其三,市场销售稳中有升,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长较快。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48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

其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前三季度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取得初步成效。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原煤产量同比下降10.5%,工业企业和商品房库存持续减少。8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下降1.6%,自4月份以来连续5个月同比下降。商品房待售面积自3月份以来连续7个月减少。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及成本均有所下降。同时产业结构持续升级: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8%,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3.3个百分点。需求结构继续改善: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1.0%,比上年同期提高13.3个百分点。新经济快速成长:前三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0.8%,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4.8个百分点。

上述数据表明:我国经济的确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达到6.9%,而今年前三季度均达到6.7%。中国经济增长率虽然比过去有所降低,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发展速度要比他们快得多。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李克强总理强调:“中国仍然是世界最好的投资国”。同时由于我们在发展理念上的变化,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今天我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不仅超过了50%,占全国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而且对我国国民经济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第三,人民币入篮为中国经济发展插上翅膀。早在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决定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简称“人民币入篮”),并于2016年10月1日实施。今天,中国人民币已经入篮,现实SDR货币篮子的权重已经调整为:美元占41.73%,欧元占30.93%,人民币占10.92%,日元占8.33%,英镑占8.09%。人民币入篮不仅意味着人民币已经是可自由使用货币,被国际组织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认可,有助于推进中国经济金融的国际化;有助于中国深化货币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当然也有助于中国经济更好更深地融入全球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民币入篮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而且对于中国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四,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差距继续缩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突出强调构建“橄榄型的分配格局”。十八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完善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奋斗目标,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全体居民收入,继续缩小城乡差距。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补齐基本民生保障的短板,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经过多方努力,2016年全国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差距继续缩小。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35元,同比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37元,同比名义增长7.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98元,同比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2.82,比上年同期缩小0.01。由于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的立场与有力支撑,中国老百姓的收入明显增长,城镇就业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民工和城镇就业率均有所增长,这些成就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五,G20杭州峰会展现中国引领全球发展。基于世界经济仍然处在深度调整期,中国G20杭州峰会将“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作为会议的主题。在G20杭州峰会开幕词中,习近平同志强调面对当前挑战:我们应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合力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应该创新发展方式,挖掘增长动能;应该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夯实机制保障;应该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应该继续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包容性发展。在中国的推动下,与会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达成了多项重要共识,为未来世界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开端。如果说“一带一路”、亚投行是中国引领世界的开端,那么G20杭州峰会,则是中国引领世界的新起点。

由于整个世界经济仍然处在调整中,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经济下行的压力还很大。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当然,对于未来的中国经济,我们仍然相信习近平同志2015年11月18日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所指出的:“总的看,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四个没有变”深刻揭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和未来走势,明确了对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的基础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立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