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关系:单边主义之下无法偏安

作者:崔洪建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5-03 14:37:28

法德两个欧洲大国领导人不辞辛劳、接踵到访华盛顿,要在特朗普政府为诸多重大决策设置的最后期限前做出最后努力。但无论是面对马克龙总统的活泼还是默克尔总理的冷峻,特朗普都不为所动:在钢铝征税永久豁免和维持伊核协议问题上,欧洲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美欧关系还将继续面对“特朗普问题”的困扰,大西洋两岸要“重温旧梦”着实不易。

欧美三观不合裂隙渐深

早在特朗普入主白宫之前,欧洲就已经对与这位“麻烦的盟友”相处有了思想准备。尽管在经贸关系、中东、俄罗斯乃至气候变化等诸多问题上三观不合,欧洲从未放弃对特朗普既揶揄又争取的立场,为了对美国有所羁縻,欧洲还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和美国打交道的方式:在特朗普公开表达对欧盟多边方式的“厌恶”和对德国的“不满”之后,欧洲转而通过双边方式并推出了在他面前更讨喜的马克龙总统来与之打交道。但特朗普实践其主张的力度和速度仍让欧洲措手不及:除了在对俄罗斯缓和问题上,特朗普因受制于国内政治斗争而没能兑现承诺外,在退出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打击对美贸易顺差国以及改变中东政策架构、撤出伊核协议等方面,特朗普都展现出“言行一致”的作风。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将欧盟国家放在了征收钢铝税的名单上,不仅有悖于国际贸易规则、伤害了在美国市场拥有巨大利益的欧洲钢铝产业,更损了欧洲自视为美国忠实盟友的面子;特朗普借重沙特和以色列等国来重组其中东政策,并将欧盟视为重大外交成果、维系中东平衡稳定的伊核协议弃如敝履,也让欧洲既苦闷于美国一旦重开对伊单边制裁、自家企业将深受其害的后果,又神伤于伊朗一旦接踵退出协议、中东又将经历动荡的前景。这样一来,欧洲想在周边地区修养生息、为自身难民、恐袭等问题的解决赢得时机的既定战略将成泡影。

欧洲“以斗求合”煞费苦心

即便如此,从自身利益出发,欧洲仍未放弃在伊核协议中“挽留”特朗普、在经贸摩擦上对美绥靖的希望。法国在打击叙利亚的行动中一马当先,试图用军事干涉来帮助特朗普找回美欧的“共同价值和利益”;为留住特朗普,欧洲也不遗余力地对伊朗施压,提出了在现有协议到期后继续限制伊朗的“新协议”。在面对美国单方面开征钢铝税这一既粗暴举动时,欧洲更做足了双管齐下的功夫:先是提出对美国进行同等报复的贸易反制清单,希望重演当年吓阻小布什的一幕,迫使特朗普在可能出现的政治和经济损失面前知难而退,达到以战求和的目的;继而在幕后积极寻求对美妥协,在原则问题上出现摇摆。不仅欧盟和法德要员接连造访华盛顿,希望美国“以盟友为重”,对欧洲网开一面,甚至在美国开出的条件面前做好了牺牲世贸规则和其他经济伙伴利益的准备。就在美欧磋商无果后,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长仍坚称“欧洲不必因美国和中国之间可能的贸易战遭受连带损害”。

欧洲将在最后一刻“影响”特朗普决策的宝压在了法德首脑的接连访美上,因此在行程和议题上做足了功夫:先让很得特朗普欢心、刚在叙利亚联手行动的马克龙趁热打铁,主谈叙利亚和伊核等战略和安全议题,希望能为在这一番暖场效果后,再让默克尔出马去面对德国最为关切、一旦开战德国也最受其害的贸易摩擦问题。但这番重磅游说的结果是马克龙“不看好美国会继续留在伊核协议”,而默克尔得到的是钢铝税一个月期限的又一次“缓期执行”。

单边主义之下难以偏安

在“美国第一”的单边主义视线内,一切有碍于美国行动自由和利益最大化的规则、协议和条约,都是陷阱和圈套。特朗普处理欧美关系的逻辑实质上是将“世界由美国和其他部分组成的”“美国例外论”的极端表现。如同当年小布什用是否加入美国主导的反恐阵营作为划分世界的分野,特朗普将是否服从于让美国继续保持在经济、贸易和科技上的领先地位、是否服务于美国铁锈地带的就业率,当作了区分敌我的新界线。此前的美国政府在处理欧美关系时秉持的是放大的美国利益观,除了经济利益外还多有战略关系甚至共同价值观的考虑,也的确会对欧洲做出某种特殊安排。但在特朗普秉持的狭隘的美国利益观里,那些抽象的、不能产生实际效用的、不能服务于其政治目标的只是利益的“幻象”而非利益本身。因此在二战后欧美间费尽心力构建起来的集价值、安全和利益于一体的“跨大西洋关系”,在特朗普眼里就只剩下了利益,而且还要“亲兄弟明算账”。

欧洲没能跟上特朗普主导的美国外交思维的变化,既难以影响美国决策,又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自身有效的攻防手段,因此在经贸、战略和安全问题上处处被动,不但自身利益难以得到保障,还得维持表面上的“西方团结”。因此欧洲也没能跟上世界大势的变化,在遭遇美国的刁难后,仍做出了将世界划分为“西方和世界其他部分”的惯性反应,在谋求对美妥协的同时甚至有“祸水东引”的考虑。但这一轮美欧互动的结果应该给欧洲再次上了生动一课:在单边主义和狭隘的利益优先观念之下,没有国家和地区可以偏安于一隅、侥幸于一时,只有和其他负责任、有担当的伙伴一道起而应对挑战、维护多边主义机制、反对保护主义威胁,才是应对“大西洋变局”的最有效途径。

(崔洪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