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实体经济根基

来源:学习时报
2018-05-25 17:03:31

实体经济是强国之本、兴国之基。实体经济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现要素优化配置的制度调整,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

当前我国实体经济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是产品品质“高低”错配。部分高品质、高性能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优质高端生活必需品和农产品还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二是市场供求“内外”不匹配。加入WTO以来,国内新增产能中相当一部分是对口国际市场的,产品规格、标准等与国内不尽一致。一旦外部市场需求出现波动,相关行业供求矛盾势必凸显。三是产业链“上下”游尚未形成良性循环。原材料等上游行业显著好转,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效益大幅增加;中下游制造业有所改善,但产品价格、效益均明显弱于上游行业。这种分化反映出产业链上下游供求关系尚未形成良性循环,企业扩大再生产不畅,整个社会的上中下游生产链条传导还不顺畅。

突出重点,把实体经济做实。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发展实体经济重点在制造业,难点也在制造业。制造业强大,三大产业的底盘才会稳固,产业融合的基础才更扎实。实体经济融资难依然存在。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也要服务于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不能成为提款机和投机场,必须切实防止“脱实向虚”。要更加注重引导金融机构看长远、重根本,耐心服务企业成长,发挥对实体经济的反哺作用。要打通银行、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扭转银行由于“看不清”“看不准”“看不起”而惜贷拒贷的问题,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创新驱动,把实体经济做强。创新驱动、提质增效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不断建立和完善质量标准体系,狠抓质量关,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企业要不断锻造新绝活儿,舍得投入搞研发,让产品服务迭代速度跟上需求升级节奏,才能赢得竞争。创新不是别人能够赐予的,特别是在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上,只能靠我们自己努力。中国要成为制造强国和经济强国,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要把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软硬结合,把实体经济做优。制造业转型时期,人们在衣食住行领域的基本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后,消费需求更多地向新颖、符合审美、品位独特、个性化等精神体验层面提升。这类需求称之为“软需求”。软需求的不断增长,激发了企业在创意、设计、研发、推广、营销等环节加大投入,提升品质。中国制造不仅要有质量过硬的优质产品,也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创造性思维活动赋予产品更为丰富的软价值。为此需要引导制造业转变目标定位和竞争策略,考究产品品质、注重生产细节,提升企业软价值创造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水平。企业的价值创造从依靠简单劳动转变为更多地依靠智慧,如果能尽快完成这一转换,将真正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必须考虑国内国际两个因素,既要深耕国内市场,也要开拓国际市场;既要靠“育种”强化内生动力,也要靠“培土”优化外部环境。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把扩大开放和自主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开放合作筑牢实体经济这个发展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