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江苏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怎样以高质量发展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记者近日专访了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
记者: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江苏是怎样认识和把握这一判断的?
娄勤俭: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引领改革发展的根本性要求。江苏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8.59万亿元,经济体量很大,加之产业密集、城镇密集、人口密集,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面对的挑战是如何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转向高质量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发展的必须,也是江苏作为东部沿海省份必须扛起的重大责任。
江苏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把“高质量”作为全省发展的鲜明导向,明确要求实现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六个高质量”,扎实推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工作,积极进行基本现代化建设新探索。立足江苏实体经济优势,一方面持续不断推动创新,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另一方面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加快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推动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江苏速度向江苏质量转变、江苏产品向江苏品牌转变。
记者: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明确提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在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过程中,江苏围绕“强富美高”将有哪些新作为?
娄勤俭: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推动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文化建设、民生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等5个方面迈上新台阶,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明确提出的殷切希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江苏的具体化,充分体现了高质量的发展要求。近几年,我们把“强富美高”作为引领全省发展的总目标、总要求,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我们要按照十九大作出的新部署,主动对标对号,对发展思路和工作举措进行再审示、再对照、再深化,一步一步把总书记勾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一是一体化贯彻。把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与十九大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融会贯通,调高参照系,丰富目标内涵,找准前进方向,推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江苏落地生根。二是系统化提升。立足省情实际,把握发展规律,明确强优势的着力点,找准补短板的着重点,突出强保障的关键点。三是项目化推进。对已经启动的事项加快推进,对长期困扰的难题持续攻坚,对即将开展的工作超前谋划,一项一项抓好落实,以过硬成果向党中央、向全省人民交上满意答卷。
记者: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江苏如何推进改革开放再出发?
娄勤俭:江苏将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高举改革旗帜,坚定改革方向,把握改革目标,凡是不符合十九大精神的、不利于新发展理念落实的,都要大胆改。把握好改革的节奏和方法,力争部分重点领域改革先行突破、走在全国前列。一是在科技体制改革上实现新突破。全面打通科研与产业之间的通道,促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和产业发展紧密对接。二是在“放管服”改革上取得新成效。赋予市县更多自主权,放大“不见面审批”的改革亮点效应。三是在社会治理体制改革上迈出新步伐。开放也是改革,我们要充分发挥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的作用,全力做好扩大向东开放和引领向西开放的文章,促进江苏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
记者:江苏是创新大省,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领跑全国,现在江苏抓“创新”的着力点在哪里?
娄勤俭:江苏科教资源多,实体经济规模大,加快科技创新既有良好基础,也更为迫切。一是打造高层次创新平台,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实验室和科技创新中心,支持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集聚创新资源要素,打造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创新高地。二是坚持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并重,着力提升江苏产业经济的竞争力。三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大力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将“四个全面”首次并提。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江苏今后如何进一步抓好全面从严治党?
娄勤俭:我们要认真落实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推动干部群众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按照“五个过硬”的要求,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引导全省党员干部自觉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健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受尊敬。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毫不松懈抓好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的落实,紧盯“四风”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动向新表现,不断巩固作风建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