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旅游经”,鼓起“钱袋子”
鲁朗镇罗布村的才旺顿珠家庭旅馆里,一家人正忙碌着招待来到自家的游客。才旺顿珠高兴地介绍着他的现代化家庭旅馆。记者看到,才旺顿珠的家庭旅馆非常整洁干净,除了已经配备了相应的配套设施以外,还实现了Wi-Fi的全覆盖。
游客入住现代化家庭旅馆。陆锦华 摄
“当年游客看到我们这边设施差、卫生条件不好,转头就离开了。”才旺顿珠回忆道。在经营初期,鲁朗镇恶意竞争、游客投诉等问题时常发生;镇子原有建筑无规划、无风格以及私搭乱建的现象也比较突出。
“当时我们一直在追求数量上的增长,忽视了游客的体验舒适度。”鲁朗镇党委书记边巴说,家庭旅馆的蓬勃发展虽然让老百姓尝到了甜头,但粗放式管理、散漫的经营却让游客感到不满。
特色旅游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鲁朗镇发展面前的一个难题。
据边巴介绍,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政府给予资金补助,对旅馆硬件进行升级改造。“有了干净的卫生间和舒适的床铺,游客们体验藏族传统民宿便有了好去处。品质的提升带动了数量的增长。”
从才旺顿珠家庭旅馆二楼的窗户望去,绿草茵茵的牧场上,一些游客正在体验骑马、射箭等民俗活动。“进入5月以后,几乎天天都住满,房间都要提前2天才能预订得到,还有不少回头客。”才旺顿珠笑着说。
2017年,在广东省的对口支援下,总投资38亿元的鲁朗国际旅游小镇(以下简称“鲁朗小镇”)开门营业。
鲁朗国际旅游小镇一角。鲁朗景区管理委员会提供
一直做餐饮住宿生意的鲁朗镇扎西岗村村民次仁罗布说:“鲁朗小镇建成后,游客比往年多了很多,特别是鲁朗的文化旅游节和千人石锅宴等活动更是为小镇聚集了更多人气。”颇有生意头脑的次仁罗布在新建成的鲁朗小镇商业街上开了一家石锅鸡餐馆,这让他又多了一项收入。像次仁罗布这样在鲁朗小镇项目中受益的当地老百姓不在少数。由于游客增加,各种林下产品的需求量和价格均有所增加,农牧民的收入也相应增加。
千人石锅宴。柴济东 摄
走在鲁朗小镇的街道上,一路上都是穿着工布藏装的商贩向游客招手推销自家土特产的画面。松萝、松茸、灵芝、手掌参……都是鲁朗百姓奔小康的资本。
“现在的鲁朗镇,环境更加整洁有序,配套设施也更加完善,区域业态日益丰富,老百姓更有市场意识。”谈及鲁朗小镇给当地带来的变化,鲁朗片区驻村工作队队长武鑫感触良多:鲁朗小镇从建设到运营,已经为当地农牧民提供了上千个就业岗位,家门口就业,正成为鲁朗百姓一道增收新风景。
“如今,鲁朗镇农牧民群众通过绿色产业尝到了生态经济的甜头,家家户户都念起了‘旅游经’。”鲁朗小镇管委会党组成员兼产业规划科科长胡雄英很是感慨,2018年,鲁朗镇接待人次突破111万,旅游总收入近7000万元。“这就是生态旅游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魅力。”
(吴雨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