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市鲁朗镇:生态立镇 端起旅游金饭碗

鲁朗镇护林员在鲁朗林海景区进行巡山作业。”据鲁朗片区驻村工作队队长武鑫介绍,纳入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试点的家庭旅馆接待旅游者人次比纳入试点前翻了一番。如今,鲁朗镇扎西岗全村已被纳入林芝市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工程,步入了智慧旅游时代。

林芝市鲁朗镇:生态立镇 端起旅游金饭碗

来源:人民网 2019-09-20 20:2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推进智慧游,打造新业态

鲁朗镇扎西岗村村民平措是个“微信控”。“只要客人愿意,我们都加上了,朋友圈不断扩大,现在已经超千人了。”这些年,连法国、美国、马来西亚和日本等国家的游客都会慕名而来。

  游客游鲁朗。鲁朗景区管理委员会提供

平措的家庭旅馆名片上印有二维码,手机一扫,让人大吃一惊:这个二维码并不是添加微信朋友的二维码,而是他家的全景VR展示。

“很多游客通过全景VR展示看到了家庭旅馆的条件,就立刻决定入住了。”平措正说着,一位游客发来微信语音,询问大叔家的具体位置。只见今年71岁的他熟练地打开了微信位置共享,告诉游客导航过来就可以了。

“以前来客人,都是我去接。现在网络发达,游客们都是通过网上订房,用手机地图导航就直接来到我家里了。”平措告诉记者,这些都得益于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在当地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现在村里办家庭旅馆、发展乡村旅游的村民,都学会了微营销。

为了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促进旅游增收致富,林芝市整合各方资金1000余万元,采取“旅游+网络+农户”模式,选择了扎西岗等8个村149户家庭旅馆作为试点,率先在西藏启动实施了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

“林芝市智慧乡村旅游信息化数据库纵向将景区景点、家庭旅馆、交通信息和特色产品等信息有机融合,横向将客源市场、产品供给、销售渠道等信息有效对接,实现乡村旅游线上线下整合营销,有力推动了乡村旅游提质增效。”据鲁朗片区驻村工作队队长武鑫介绍,纳入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试点的家庭旅馆接待旅游者人次比纳入试点前翻了一番。

如今,鲁朗镇扎西岗全村已被纳入林芝市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工程,步入了智慧旅游时代。

移动互联网时代,鲁朗的旅游变得立体、丰富而“智慧”。

  位于鲁朗创客中心的林芝旅游大数据平台。陆锦华 摄

2016年,鲁朗创客双创产业园区(以下简称“鲁朗创客中心”)应运而生,园区以“科技创新”“文创”“双创+旅游”为运营主题,健全鲁朗镇业态,促进各类产业联动发展,为鲁朗智慧旅游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走进园区的游客体验中心,迎面是一块大屏幕,上面变换着鲁朗景区的四季风景,游客只需挥一挥手,就能变换风景。“戴上VR眼镜,就能体验俯瞰鲁朗景区的高空观感,真是一番别样的体验。”游客张女士说。此外,通过视频图片,游客还可以一览鲁朗“吃住行游购娱”等信息,享受更为舒适便捷的互动体验服务。

“要依托智慧旅游平台,加快以大数据应用为支撑的智慧旅游建设,在旅游新服务、新业态和新模式等多个领域实现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并实现创新发展,打造鲁朗全域旅游的产品新形态和产业新业态,使鲁朗全域旅游因互联网而更具活力。”鲁朗小镇管委会党组成员兼产业规划科科长胡雄英总结道。

如果生态环境是鲁朗的“生命”,那么旅游产业就是民生经济的“血脉”,智慧旅游就是鲁朗国际化进程的“未来”。如今,鲁朗乡村旅游正从单一看风景向体验旅游、智慧旅游转变。“正是看到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景,鲁朗正在积极推进智慧旅游向全镇、全业、全民模式转变,鲁朗老百姓也在开发更多项目来留住游客。”胡雄英说。

生态绿色、产业兴旺、生活富裕,鲁朗镇的“绿色发展”之路,是西藏将旅游业作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最佳结合体的一个缩影。而今,“绿水青山能致富”的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深入西藏全区各族群众的心里,“依靠生态产业振兴美丽经济”的无穷魅力正在雪域高原上尽情绽放。

(吴雨仁)

|<<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