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会昌:描绘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新图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项项精准帮扶政策在这里落地,不仅给当地贫困群众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更唤起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新活力和新面貌。

江西会昌:描绘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新图景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11-08 17:5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85年前,毛泽东同志在江西会昌写下这首《清平乐·会昌》。会昌,地处江西省东南部,属于赣南苏区、革命老区。长期以来,由于战争创伤,加上资源禀赋、交通条件、产业结构等因素,会昌县域经济发展羸弱,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19年4月,经县级提出、区市初审、省级核查和第三方评估,会昌正式“脱贫摘帽”。

走进会昌,记者看到鳞次栉比的新房、蜿蜒向前的道路、洋溢幸福的面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一项项精准帮扶政策在这里落地,不仅给当地贫困群众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更唤起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新活力和新面貌,描绘出“红色故地”脱贫攻坚的新图景。

精准帮扶 脱贫不脱政策

在会昌县站塘乡站塘村,村民曾金洪一家已于2015年脱贫,但在他的家中,仍能看到一张“贫困户收入及政策享受明白卡”。“明白卡”上显示,曾金洪家共7口人,识别为贫困户以来,享受助学贷款、助学金等学生资助,补充医保、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危房改造,入户路改造、安全饮水等帮扶措施。通过务工、产业分红等方式,2018年曾金洪一家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311.29元。

据站塘村驻村第一书记陈财介绍,曾金洪是他的对口帮扶对象,家中平时只有老两口“留守”,和他们一户的小儿子一家均在外务工、上学,虽然已经脱贫,但“脱贫不脱政策”,他们仍能继续享受相关帮扶措施。作为帮扶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陈财也经常来曾金洪家中“串门”,甚至连老人家冰箱上摆着的一张全家福里,也能看到陈财的身影。

曾金洪在陈财的手机上跟儿子视频(王晗 摄)

一张“明白卡”、一张全家福,道尽精准扶贫事。在记者走访的几户贫困户家中,都能看到这样的“明白卡”。因病、因灾、因缺乏劳动力……致贫原因不同,享受的帮扶措施也不同。这张“明白卡”不仅让扶贫过程更加透明,更显示了会昌“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始终保持攻坚态势,把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的精神。这张“全家福”,更是贫困户与帮扶干部关系的写照,彰显了基层干部用心用情帮扶、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初心。

产业+电商 扶贫亦扶志

300亩小龙虾养殖基地、100亩贝贝小南瓜大棚种植基地、50亩灵芝种植基地、700平方米的养殖扶贫车间……谈起村里的产业,中国日报社派驻会昌县高排乡南田村第一书记王震如数家珍。

王震在贝贝小南瓜大棚里劳动 (王晗 摄)

南田村原有的主导产业仅有水稻和脐橙,大大制约了村民增收。为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王震积极鼓励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继续扩大脐橙种植面积,并利用当地水源地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养殖种植产业。扶贫产业利益联结机制的创新,不仅提高了村民收入,也让贫困户实现了家门口的就业。

南田村的小龙虾养殖基地 (高文轩 摄)

“我的小龙虾是用山泉水养的,并且有全程冷链,销路不愁。”说起小龙虾产业,王震自信十足。通过土地流转、返租倒包,农民手中原本零零散散的地块变成了高密度养殖的小龙虾养殖基地,据王震介绍,原来村民每亩土地收入仅200元左右,发展产业以后,村集体经济壮大,村民收入更多元化,不仅能够拿到土地流转收入,还能在养殖基地打工,每亩收益能达到400元左右。

南田村等待丰收的脐橙 (高文轩 摄)

有了产业,如何让好产品有好销路?面对这个问题,会昌将目光投向电商,大力推进“电商+产业扶贫”模式,让电商扶贫成为造血扶贫,让贫困户有尊严的脱贫。

优先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电商便民服务,优先采购、销售贫困户产品,优先聘用有条件的贫困户到电商站点、企业、合作社就业,针对适龄贫困人员,开展巡回培训、实操等不同层次培训……2018年,会昌全县有413个贫困户参加电商应用培训班,260人加入电商产业链就业。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不仅促进了全县产业链发展,更使贫困群众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将扶贫与扶志有机结合起来,激发了脱贫的内生动力。

老区不老 希望无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老区苏区考察,始终关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困难群众的脱贫致富问题。他说:“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在座谈会上,他特别强调,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今明两年各地区各部门要把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着力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让老区人民早日过上幸福生活!

温暖平实的话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展现了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更饱含着饮水思源的深情,表明了革命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意义。

“摘帽”并不是会昌脱贫攻坚的终点,摘帽不摘责任、不摘帮扶、不摘政策、不摘监管,加快振兴发展、实现老区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后续应步好的“棋后招”。相信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在老区人民顽强拼搏的实干中,会昌未来必将成为一个经济富、生态绿、生活美的革命老区。

(王晗)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