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线路民警的抗疫“三件宝”

一个线路民警的抗疫“三件宝”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3-03 22:5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万涛(右)与同事黄巍巡查线路时经过防城站站牌处(杜孟 摄)

一本工作簿,一部手机,一支电子体温针,是万涛的抗疫“三件宝”。

1988年出生的万涛,是防城港北站派出所防城警务区警长,警务区位于防城港市防城站旁,管辖铁路线路约38公里,周边分布多个社区、村庄呈开放式,流动人口多。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后,保证辖区群众安全,有效防控疫情成为警务区面临的重大挑战。

万涛的工作簿里,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在铁路沿线辖区走访时记录的返乡人员信息,通过记录他们乘坐的出租车牌号、购物的超市等活动轨迹,从而便于对自己辖区范围疫情的管理和控制。晚上,万涛会分析梳理当天的信息,分类录入电脑,以确保这是最精确、全面的第一手资料。万涛说,“工作簿中的信息虽然看似零散,但只要把它们汇总到一起,就能为防疫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只有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才能打赢这场‘疫’。”

每天上岗前万涛(右)与同事相互检测体温 (杜孟 摄)

为了让疫情防控知识家喻户晓,切实增强群众自我保护意识,万涛还和辖区居民建立了“防疫微信群”,在群里发布各类“硬核”推文,介绍新冠肺炎常识,还自编了一套疫情防控顺口溜,用通俗易懂的形式传播防疫小知识,在辖区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宣传,居民纷纷点赞。“群众对我们民警信任,把我发的文章当做权威。只有及时发布科学的信息,才能让老百姓不信谣、不传谣。”万涛说,辖区内一共建立了十多个微信群,每天居民有什么疑问也会在群里问自己,及时答复会让居民们心里更踏实。

每天清晨,万涛的第一项工作总是习惯性查看微信群的信息,认真阅读和解答辖区居民的问题和留言。公共卫生安全、法律法规等问题万涛都会在微信群一一讲透。遇到群众不理解、不配合的时候,万涛经常需要电话联系,并在微信上耐心劝导几小时。同事们都说他总是手机不离身,他笑称自己也成了“手机控”。

夜间,万涛将白天的工作信息分类整理(杜孟 摄)

“根据14天潜伏期计算,今天辖区有4户要解除居家隔离观察,我们要逐一上门,再测体温,再核查。”万涛介绍,电子体温针是自己和同事去社区走访核查的“标配”。每次进门前,万涛和同事都要整理一下口罩,进门后,主动向户主交代清楚,自己一行都是测过体温的,让居民放心,随后才开始测体温、询问身体状况、签字。

“我们一天要测十几次体温。做好防护,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群众负责。”万涛说,由于经常跟辖区内居民接触,自己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换衣服洗手消毒,连吃饭的碗筷都是专用的,担心影响到家人。

晚上,万涛在警务区埋头梳理一天的工作,对已经解除居家隔离观察的人员一一核销,不知不觉夜已深。室内,灯火通明;室外,星月寥寥,却似乎有一股春意正悄然走近。

万涛(右)与同事黄巍在内部单位对接工作(杜孟 摄)
万涛(中)将辖区群众反映的情况详细记录(杜孟 摄)
万涛(右)与同事黄巍在辖区走访群众(杜孟 摄)

(文:杜孟 孙赟飞 邓昕 图:杜孟)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