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专家:“中国制造”难以取代

美国政府无视市场规律和企业选择,蛮横地人为切断产业链和供应链。多国顶级专家分析指出,“中国制造”难以取代,美国政府的一些政策只会适得其反,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多国专家:“中国制造”难以取代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8-27 18:4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美国政府无视市场规律和企业选择,蛮横地人为切断产业链和供应链。多国顶级专家分析指出,“中国制造”难以取代,美国政府的一些政策只会适得其反,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政府推行激进的贸易政策,特别是在科技领域。此举将导致很多商品价格上涨,特别是在消费电子领域。

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史蒂芬·罗奇指出,美国企业可能会从生产成本较高的制造商那里采购零部件,这就相当于给美国消费者加税了。

在罗奇看来,美国妄图将中国从供应链中排挤出去,实际是为了掩盖自身的经济疲软。目前美国国内储蓄严重短缺,从广义上说,它无法与其他国家脱钩。

亚洲CEO论坛IMA Asia董事总经理理查德·马丁指出,试图将中国从供应链中剥离的做法注定会失败,而且还会导致成本上升。美国正将一些产品的产地转移到越南、台湾地区、印度和印尼,但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制造商都要从中国大陆进口零部件以及材料。

他说:“最终,这并没有真正让美国和中国脱钩,只是迫使贸易转移,而这又增加了美国的成本。”

有证据表明,自美国2018年单方面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以来,全球供应链都深受影响。

今年,美国的重点放在科技领域。美国商务部于当地时间8月17日发布公告,拟针对华为公司修改出口管制规则,并将38家华为相关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这让美国半导体制造商大为震惊。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主席约翰·诺伊弗指出,对商业芯片销售实施广泛限制将给美国半导体产业造成严重破坏。

加拿大战略咨询公司创新未来中心地缘政治学家阿比舒尔·普拉卡什表示,最近发生的一些事件让很多科技企业非常困惑,将中国从供应链中剥离出来是非常困难的。

他进一步指出,虽然一些公司可以将供应链转移到东南亚,但是那里的工厂无法生产最关键的零部件,目前看来美国公司仍将依赖中国。

高风咨询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谢祖墀(Edward Tse)指出,尽管面临来自美国的压力,中国仍然保持高度的韧性。

“东亚国家在应对疫情方面要比其他大多数国家更有力,特别是相较于美国。我们还可以看到这里的制造业供应链已经开始恢复。”他进一步表示,“中国可以做到其他国家根本做不到的事。当外部客户想要创新的产品时,他们希望能够快速设计、批量生产。中国人对此非常擅长,他们具有企业家精神。”

安盛投资管理公司新兴亚洲高级经济师姚远(Aidan Yao)表示,尽管美国在供应链问题上火上浇油,但是新冠疫情给各大企业造成了沉重打击,它们不愿意做出任何大的改变。

他说,很多企业已经在中国建立强大的供应网络,很难迁移出去。“中国不是一夕之间成为世界工厂的,而是花费了30年或者40年。跨国公司将供应链建在中国是有原因的……它们去那里是出于合理的商业和经济考量。这些因素都没有改变。”

事实上,美国企业尤其了解在中国建立供应链的优势。今年4月,中国美国商会、上海美国商会和普华永道中国发布一项联合调查报告称,受访的在华美国企业中有超过70%表示不会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而计划将生产和供应链迁至海外。

姚远指出,中国仍将是大多数全球供应链的中心。“中国已经成为许多亚洲供应网络尤其是电子产品的中心。中国拥有受过良好教育、技能熟练的劳动力,政府的优惠政策,还有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运送货物的物流。”

牛津大学全球化与发展教授伊恩·戈尔丁认为,美国政府对全球供应链的一些想法已经过时。

他进一步指出,美国政府的初衷是通过让制造业回流增加国内就业岗位,但是由于现在越来越多的工作由机器和机器人来完成,即便制造业回流也不会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显然,中国制造业已经不再立足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而是更多地与其供应链的先进和规模息息相关。中国经济不再依赖于生产和出口廉价商品,而是朝着到2035年成为全球技术领先者的目标前进。

许多大型跨国企业需要在中国建立供应链,进而进入其不断扩大的中产阶层市场。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预测,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的中产阶层人数将达到6亿左右。

咨询企业贝恩的合伙人托马斯·吕迪说,中国市场不再由出口驱动,而是依赖于国内消费。“这个国内市场对从电子到化学的全球行业至关重要。它是最大的市场之一,公司需要在那里为之服务。”

(英文文章原载于《中国日报》8月27日1版和2版)

(编辑:严玉洁 王辉)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