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晚的《唐宫夜宴》、清明的《纸扇书生》,到端午的《兰陵王入阵曲》、《洛神水赋》,到七夕的《龙门金刚》、中秋的《鹤归来兮》,河南台这些文艺作品何以悄悄惊艳所有人?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7周年之际,中国日报网专访河南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台长王仁海,谈谈河南台“热搜”背后的新时代文艺创作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对此您是如何理解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是新时代文艺工作的根本遵循。尤其是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激发了我们的创作热情。
这些年,河南台牢记总书记的教诲,把根深扎在人民群众当中,不追流量、追内容,不追明星、追百姓,始终把镜头对准普通人,反映他们的喜怒哀乐,展示他们的才艺和梦想,在群众中具有广泛的影响。
但是,如何在群众中引起更大反响,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在策划、制作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时,我们特别强调,要把握对文化产品更高层次的价值认同和审美需求。在节目中,武术、戏曲、书法等优秀传统文化符号生动展现;爱国主义、礼赞英雄、家国情怀等成为主题主线。我的体会是,我们这些年文化越来越自信了,我们的观众越来越自信了,我们的节目也越来越自信了。
总书记指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对此,您是如何理解和落实的?
文艺创作最终还是要靠作品来说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过眼烟云”,对此我也是深有感触。我们在创作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时,一开始就提出,要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创作精品上,不能跟风走捷径、搞速成,要耐得住性子,打磨内容。纵观我们的这几场节目,我们没有请一个流量明星,没有用传统的大舞台、大场面,把钱省下来,用在刀刃上,用在创意和制作上。这方面我们也有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以时代精神激活传统文化。把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核和家国情怀挖掘出来,赋予其鲜明的时代意义,让我们的每一个节目都有文化的灵魂。
其次,以新科技赋予作品感染力。运用AR、VR、MR等技术手段,与二次元衔接,关键是让技术本身也产生灵魂,让观众感受到视觉的奇观。
还有就是,以新传播赋予作品影响力。我们始终围绕移动端的应用场景来策划选题、制作内容,突破了传统电视晚会的固定模式,在融媒体时代走出了一条以优质内容生产来打造品牌、通过移动互联传播扩大影响、最后形成新的商业模式这样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和新的经营模式。
总书记指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对此,您是如何理解和落实的?
河南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孕育了博大精深、灿若星辰的黄河文化。这里“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求方面,河南台有着独特的优势,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在题材和立意上,我们坚持时代精神、河南特色、中国气派,通过生动有趣的节目,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对于当今中外文化交流具有独特的价值。自今年河南春晚《唐宫夜宴》火爆“出圈”以来,外交部发言人多次发推向世界网友介绍河南台中国节日特别节目,多家驻外使领馆把中国节日特别节目作为宣传中国文化的重要手段。
在表达和传播上,我们坚持美美与共,互鉴包容。从《端午奇妙游》开始,我们采用“网剧+网综”节目样态,用漫画、水下舞蹈、飞天等多种形式,讲述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事实证明,这样的艺术作品具有超越时代和地域的魅力,节目在海外多家媒体上转发,引发了网友热议。我们用视觉影像唤起了世界共享的情感记忆,用影视艺术美学讲好生动的中国故事,展现了大国底蕴,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