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智库美籍高级研究员哈维·佐丁8月25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美国总统拜登近日签署的《通胀削减法案》名不副实,本末倒置,只会加剧美国的通货膨胀。
《通胀削减法案》名不副实
文章分析称,《通胀削减法案》就连名称都是虚假的、具有误导性和欺骗性。大多数专家一致认为,这项法案对美国通胀的影响微乎其微,甚至根本没有影响。普遍的共识是,即便其对降低通胀有效,也要在很多年后才能得以体现。
美国当前的通胀局势已经完全失控,这是数十年来不曾有过的。民主党很清楚,尽管这并非完全是他们的过错,却很可能让他们在11月的中期选举中失去对国会参众两院的控制。所以,他们妄图让选民相信,低通胀即将到来,快乐的日子又回来了。然而,他们注定枉费心机。
8月12日至14日进行的一项民调显示,57%的选民认为《通胀削减法案》不会对通胀产生影响,甚至只会加剧通胀。此外,只有48%的民主党人和6%的共和党人相信该法案有助于降低通胀。在对民主党能否继续掌控国会起到重要作用的无党派议员中,只有15%认同该法案的作用。很显然,这对拜登及民主党而言是一个坏消息。
《通胀削减法案》的确致力于降低医疗成本,支撑美国财政,让民众更公平地分摊税收负担。然而,归根结底,它主要关注的是环境问题,即便它其实对这一问题也无能为力。
《通胀削减法案》本末倒置
文章以《通胀削减法案》中备受吹捧的电动汽车条款为例指出,该条款旨在让汽油车和柴油车让位于电动汽车。根据白宫8月15日发布的一份简报,《通胀削减法案》将为新电动车提供高达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然而,这是具有欺骗性和误导性的。
事实上,这项条款并不是想要通过迅速推广环保车辆来限制对环境的破坏。它更多的是想将中国从全球供应链中剥离出来,同时逃避与中国的竞争。在2020年以前,美国就有类似的税收抵免政策,而且施加的限制条件较少。
《通胀削减法案》据信是由于使用“胡萝卜”而非“大棒”而广受赞誉。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美国消费者若想获得该法案的税收抵免资格,就必须低于一定的收入水平,其所购买的电动汽车也不能超过一定的价格限制且必须在北美组装。
此外,根据该法案,2024年后生产的电动汽车使用的电池组件不能含有“受关注的外国实体”提取、加工或回收的关键矿物。这基本等同于针对中国,因为在全球锂离子电池供应链中,中国占据了80%的锂精炼份额。
目前,在美国销售的72款电动汽车中,70%没有资格享受消费税抵免。2024年以后,任何一款电动汽车都没有资格。《通胀削减法案》是基于一种设想,即其他国家的公司向美国投入更多资金,填补因排除中国的锂电而留下的空白。这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实际上不太可能实现。若想在美国本土建造加工设备并以可比成本与中国之外的供应商签订合同,需要3至5年时间。
事实上,美国的正确做法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取消特朗普时期对中国产品加征的部分关税。目前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价值2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其中包括电动汽车,并对另外价值112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加征7.5%的关税。据估算,仅仅是通过取消加征关税,就可以将美国的通胀率降低1%。
美国当前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是本末倒置。美国只有12.5万台充电桩,且许多充电桩受损或者无法使用。旧金山湾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地1/4的充电桩是坏的。一辆普通的电动汽车充一次电只能行驶300公里以内,谁会愿意去冒300公里后找不到充电桩的风险呢?相较之下,中国拥有200多万台充电桩,堪称全球最大充电网络。
德国首任宰相俾斯麦曾经说过,世上有两物,爱好者不应去观察其制作过程,其一是香肠,其二是法律。这句名言对《通胀削减法案》也适用,后者的制定过程也非常不堪,特别是考虑到它是在美国制度面临极端压力之际出台的。
(编辑:严玉洁 王辉 周凤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