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论坛创始人:西方应正视中国电动车快速发展

中欧论坛创始人、中欧美全球倡议发起人高大伟(David Gosset) 6月13日在中国日报网发表文章,呼吁欧美正视中国电动车迅速发展的原因,而不是用关税、贸易冲突来缩小与中国的差距。

中欧论坛创始人:西方应正视中国电动车快速发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6-13 19:10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6-13 19:1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欧论坛创始人、中欧美全球倡议发起人高大伟(David Gosset) 6月13日在中国日报网发表文章,呼吁欧美正视中国电动车迅速发展的原因,而不是用关税、贸易冲突来缩小与中国的差距。文章内容如下:

在撰写《灵感·大湾区》一书时,我正好发现了有关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新闻。从下个月开始,欧盟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最高达38.1%的临时关税,这可能引发与中国的贸易冲突。

这则新闻促使我深入研究比亚迪(BYD),这家公司受到欧盟委员会密切关注。在审视比亚迪时,希望人们能意识到关税掩盖了欧盟面临的真正问题,并促使提出更基本的问题,探讨中国企业未来发展轨迹及其在全球市场中的角色。

比亚迪汽车成立于2003年1月,创始人王传福出生于1966年。关于王传福,有很多关于他的传奇经历的文章,这位出生于安徽省贫困家庭的企业家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杰出的商业领袖之一。

关于王传福,美国投资家查理·芒格(1924-2023)的一句话尤为耐人寻味。芒格说王传福是托马斯·爱迪生和杰克·韦尔奇的结合体。2008年,根据芒格的建议,沃伦·巴菲特对当时这家相对不知名的中国公司进行了2.32亿美元的投资。

在美国和欧盟,比亚迪经常发现自己被描绘成一种威胁。这种持续的关注突显了该公司的重要地位。如果一个公司的影响微不足道,就不可能持续吸引注意力。西方政客经常将比亚迪的成功归因于不公平的做法,称政府补贴使其获得了优势,从而超过了美国和欧盟的汽车制造商。然而,这样的论点忽视了关键因素。

比亚迪等公司的成功主要源自有利的生态系统,比如稳定的领导力、勤奋的职业道德,最重要的或许是真正的创新能力。比亚迪拥有超过9万名研发工程师,在全球申请了超过4.8万项专利,并获得了3万多项专利。

从长期来看,西方政客对中国汽车加征关税并不能解决问题。虽然它们可能看起来是保护性措施,各国自然都希望捍卫自身利益,但它们只是掩盖了弱点,未能培养能够赢得全球竞争的参与者。换句话说,加征关税是一条捷径,不需要太多创新或战略思维。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和美国有充分的时间和资源来预见向电动汽车的转变。欧洲没有比亚迪的对手,这引发了关于欧盟战略规划的重要问题。在电动汽车领域以及在网络空间和人工智能领域,世界以中国和美国分别由比亚迪和特斯拉代表的G2的形式运作。欧盟在这方面面临挑战,而不应将其缺点归因于外部因素,它应专注于内部改革,战略思维和果断行动。

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行动值得肯定。最基本的问题是比亚迪等公司是否能超越国际化,真正确立自己作为全球实体的地位。虽然前方有许多障碍,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但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将有益。特别是在可持续交通这样一个关键领域,这种进步为未来人类的福祉带来了巨大的希望。

中国公司走向全球领导者的时刻已经到来。虽然它们将开创自己独特的道路,但可以从历史上美日企业的经历中汲取宝贵的教训。一家全球公司若要打造自身特色,需要其高管拥有全球化思维,其产品和品牌在各大洲具有普遍吸引力。

对于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原则上接受这一趋势至关重要。这一趋势虽然会带来更激烈的竞争,但也会推动进步。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