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马其顿学者:为何中国式民主有效?基层治理见分晓

北马其顿圣基里尔·麦托迪大学教授比利亚娜·万科夫斯卡4月2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同西式民主不同,中国式民主扎根基层,致力于增进民生福祉。

北马其顿学者:为何中国式民主有效?基层治理见分晓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4-02 17:2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北马其顿圣基里尔·麦托迪大学教授比利亚娜·万科夫斯卡4月2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同西式民主不同,中国式民主扎根基层,致力于增进民生福祉。

漫画作者:中国日报 马雪晶

西式民主徒有其表

文章指出,在一些所谓的民主国家,选举活动似乎没完没了。从总统选举到议会选举再到地方选举,这些选举制造了“变化正在发生”的假象。然而,这一切都是表面现象,本质上不过是效率低下、存在严重缺陷的政治活动。

在西方国家,公民往往被告知选举活动是“民主的庆典”。然而,若民主真的存在,它就应该渗透在日常生活中,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投票站。日常生活质量才是衡量民主的真正标准,其他指标正在变得无足轻重。

作为即将举行地方选举的国家之一,北马其顿各政党正在起草选举纲领,评估民意,汇总公民诉求以确定竞选承诺,甚至开展选前活动以争取公众支持。事实上,这里的地方治理往往被一些治安官所把持,他们凭借政党影响力和寡头势力赢得选举,很少关注公民诉求,由此埋下了政治分裂和种族矛盾的隐患。

在这种背景下,社会制度难以连续贯彻执行,和谐社会建设也无法推进。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以贯之的社会制度与和谐社会建设正是中国这样的大国根基所在。

中国式民主名副其实

文章进一步表示,作为中国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行使立法权改善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同于西方奉行“个人主义”,中国大力弘扬集体主义精神。

在中国庞大的省、市、区和社区网络中,集体利益是重中之重。与西方不同,中国不存在制度失灵或法治缺位。中国政府重视团结合作与因地制宜,不会采取千篇一律的措施,而是先在地方试点,然后再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中国的农业改革、城镇化和环保政策都是这样推进的。地方党政机构扎实有序推进工作,善于应对挑战,通过“调解网络”解决当地难题。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10.34万亿元,连续三年超过10万亿。财政转移支付取之于发达省份,用之于欠发达地区,旨在解决地区财政不平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文章最后强调,中国的地方治理十分高效。中国式民主不是建立在党派斗争和政治纷争的基础上,而是致力于解决问题、向前发展以及改善民众生活水平。

(英文原文刊发于《中国日报》智享汇栏目)

(编辑:严玉洁 王辉 周凤梅)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