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前央行行长:美关税战导致二战后“最令人震惊”贸易局面

新西兰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主席、新西兰央行前行长艾伦·博拉尔德4月25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对于关注贸易的人士来说,当前正是二战以来最令人震惊的时期。相较于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市场动荡以及新冠疫情导致的供应链中断,美国政府近期实施的关税政策对贸易的冲击可能更大。

新西兰前央行行长:美关税战导致二战后“最令人震惊”贸易局面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4-25 17:0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西兰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主席、新西兰央行前行长艾伦·博拉尔德4月25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对于关注贸易的人士来说,当前正是二战以来最令人震惊的时期。相较于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市场动荡以及新冠疫情导致的供应链中断,美国政府近期实施的关税政策对贸易的冲击可能更大。

漫画作者:中国日报 李旻

美国“关税大棒”损人害己

文章指出,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以及美国政府的朝令夕改,我们是时候梳理一下相关情况了。这种不确定性源于美国本届政府随心所欲的决策方式,即一拍脑门儿就颁布政令,随后又收回成命并修改政策。

4月初,美国政府在所谓的“解放日”宣布对全球大部分产品征收高额关税,尤其是针对东亚地区,由此引发了全球股票、债券和外汇市场波动,导致这些资产的价值大幅缩水。不久后,美国政府从全球贸易战中仓皇撤出,转而把精力都用于对付中国,而中方也采取了反制措施。

经济学家们可能在诸多问题上意见不一,不过他们基本认同一点,即美国可以通过加征关税促进国内生产,但势必导致生产成本增加、资源配置效率降低,进而引发生产力下降、物价持续上涨。

美国对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税率已经高到超乎想象。我们习惯于模拟加征10%的关税带来的影响,却不曾用经济模型对加征高额关税的后果进行推敲。因此,没有人知道加征145%的关税的确切后果。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贸易往来将减少,通货膨胀将上升,经济增速将放缓。

那么,谁来为这些关税买单?答案是,贸易双方都要付出代价,具体程度取决于供求弹性。比如,对于那些在中国组装且几乎无替代品的手机,美国将承担大部分关税成本。

世界各国应做出正确选择

文章进一步表示,新一轮关税战规模空前,或将引发意想不到的变化,由此带来的不确定性将极大地阻碍经济增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强调,若要最大限度地促进增长,就必须确保稳定性、可预测性和不受政治进程影响。如今看来,加征关税显然违反了这些标准。

从某种程度上说,加征关税反映出美国多年来未能实施重新分配贸易收益的政策,比如将硅谷的收益用于缓解“铁锈带”就业岗位流失造成的冲击。这种不平衡已经持续十多年。

我们正在目睹经济“脱钩”,这一进程难以预测、令人不安,或将伴随着物价上涨和物资短缺,而且可能持续数年。如今,各大企业的董事会正在评估迁往何处,高管们在新环境中努力运营,采购经理则在重新规划供应链。这可能意味着,东亚的贸易驱动型增长模式将终结,东南亚各地的生产线将重组,而中国将重塑市场格局。

美国关税政策背后的逻辑令人困惑。西方经济体通常从农业转向制造业,再向服务业转型。多年来,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持续下降,这并不令发展经济学家感到意外。事实上,蓬勃发展的服务业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制造业缺口。大多数美国人都从事服务业,包括软件等知识产权行业、品牌建设、市场营销、金融和商业服务、运输和旅游业。美国对大多数国家的服务出口都保持着巨额顺差,由此推动了本国经济强劲增长。

中美贸易额一度创下历史新高,两国经济都从中受益匪浅。遗憾的是,今时不同往日。如今,其他国家或将展现在贸易决策中的领导力,世界多国正在考虑扩大自由贸易协定,这将大有裨益。

文章最后强调,目前尚不确定未来几年是否会延续这种关税政策。若是如此,经济前景将黯淡无光。随着贸易形势趋于紧张,多国欲推行“黑暗面经济学”,以此损害他国利益。这种高风险策略最终可能会造成两败俱伤。

(英文原文刊发于《中国日报》智享汇栏目)

(编辑:严玉洁 王辉 周凤梅 朱萍)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