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客座教授阿西特·比斯瓦斯、荣誉教授塞西莉亚·托塔哈达8月15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众所周知,中国创造了经济奇迹。同样值得一提的是,自2000年以来,中国在诸多科技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在可再生能源领域。
中国清洁能源发展速度令人惊叹
文章指出,2003年是一个转折点,当时中国政府意识到不能过于依赖进口石油和天然气。此后,中国对清洁能源的投资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得益于良好的政策环境,到2023年,中国超过95%的新增太阳能光伏板和陆上风力涡轮机的发电成本已经低于新建的燃煤和燃气电厂。目前的趋势表明,能源领域的创新成本将在未来几十年持续下降,这有助于进一步巩固中国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
事实上,发展新能源不仅可以降低能源转型成本,而且带来了另外两大积极作用。首先,中国的能源安全显著增强。其次,过去十年,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稳步改善。例如,2024年北京收获290个优良天,这在十年前是难以想象的。
2003年,中国开始加大对清洁能源研发的投资力度。当时,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经引发广泛关注,但形势远不及如今严峻。由于碳排放量不断上升,全球气候变化速度远超五年前的预测。国际社会一直在努力减少排放,力争实现将全球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幅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多国承诺在2050年至2060年实现碳中和。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太阳能、风能、水能以及核能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令人惊叹,电动汽车和高铁技术也在高速发展。在此基础上,中国有望在2026年左右实现碳达峰,比预期目标提前4年。
截至目前,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已经突破1000吉瓦,占全球光伏装机总规模近一半。2025年1月至5月,中国新增198吉瓦太阳能和46吉瓦风电装机容量。
中国为全球能源转型作出贡献
文章进一步表示,凭借在清洁能源生产和使用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中国足以重塑全球能源格局。中国企业正在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匈牙利、西班牙、土耳其、俄罗斯和巴西建设电动汽车工厂,同时在马来西亚、越南、葡萄牙和南非生产太阳能光伏板。此外,中国企业已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建造水坝的首选合作伙伴。
相较之下,美国不仅退出了《巴黎协定》,还关闭了美国国际开发署,同时英国也大幅削减援助预算。
中国已经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经济支持,不过这些国家仍然需要更多资金来实现能源转型。中国正在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框架内开展行动,积极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维护地区和平,促进南南合作中的知识和技术转移,其中包括可再生能源技术。
在全球能源格局发生变化的背景下,上合组织成员国正致力于为促进能源合作与转型提供可靠平台。应对气候变化、技术颠覆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上合组织成员国与发展中国家开展能源合作,帮助它们实现能源转型。在这一系列进展中,中国在清洁能源技术领域的引领作用及其对其他国家的支持可谓至关重要。
(英文原文刊发于《中国日报》智享汇栏目)
(编辑:严玉洁 王辉 周凤梅 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