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主义将给世界带来什么?美智库专家:1930年代的美国历史里有答案

全球咨询公司Difference Group创始人、美国智库印中美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丹·斯泰恩博克8月12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美国政府错误地挑起关税战,不仅阻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也加剧了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令人不禁想起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势力膨胀前的国际环境。

保护主义将给世界带来什么?美智库专家:1930年代的美国历史里有答案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18 20:5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全球咨询公司Difference Group创始人、美国智库印中美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丹·斯泰恩博克8月12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美国政府错误地挑起关税战,不仅阻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也加剧了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令人不禁想起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势力膨胀前的国际环境。

漫画作者:中国日报 金鼎

美国政府不应重蹈覆辙

文章指出,种种迹象表明,美国政府选择了一条已被历史上的黑暗一页证明行不通的道路。

在“咆哮的二十年代”,美国实现了高速发展,然而紧随其后的是大萧条。1929年,犹他州共和党人、参议员斯穆特与俄勒冈州共和党人、众议员霍利以保护就业和农民为由,发起旨在全面提高各类进口产品关税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尽管遭到1000多名美国知名经济学家的反对,胡佛政府仍然在1930年6月签署该法案。

遗憾的是,《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未能保障就业、提振经济,而是适得其反。随着主要贸易伙伴征收报复性关税,美国在大萧条期间的进出口额减少了一半以上。与此同时,国际摩擦为德国纳粹党上台铺平了道路。

《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是对经济危机的错误应对,虽然在短期内取得一定效果,从长期来看却导致美国蒙受更多损失。它并未促进美国的稳定与繁荣,反而导致局势愈加动荡、经济更加不景气。

总而言之,该关税法加剧了大萧条,引发了全球市场混乱,导致经济衰退持续更长时间,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伏笔。

加征关税同经济全球化背道而驰

文章进一步表示,美国本届政府的第一轮关税战属于传统贸易战,主要针对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波及价值1.4万亿美元的商品。第二轮关税战始于“对等关税”政策,这是典型的单边主义行径,存在严重缺陷和计算错误,充斥着胁迫性、不正当性和误判问题。

白宫随后宣称“各国都想与美国达成协议”,不过事实并非如此。恰恰相反,“对等关税”引发了一系列反制措施,拉开了第三轮关税战的序幕。

在美国的关税攻势下,许多经济体被迫与其达成协议。短期内,此类胁迫手段可能会给美国经济贡献成百上千亿美元;但从长远来看,这类行径将让美国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同时也将破坏全球化进程,侵蚀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贸易体系。

一旦关税战的负面影响全部浮出水面,全球经济前景势必更加暗淡。雪上加霜的是,白宫正千方百计掩盖关税政策的破坏力,为此不惜解雇那些监测经济数据的经济学家,取而代之的是极端保守的理论家和数据操纵者。

众所周知,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贸易、投资和人员流动。从1950年到2008年,在技术进步、运输成本降低以及离岸外包的基础上,全球化进程加速了各国经济融合。与此同时,该进程还推动了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亚洲经济大国乃至整个“全球南方”的崛起。

令人遗憾的是,21世纪10年代末,逆全球化导致“全球南方”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如今,逆全球化引发的全球经济碎片化正在抑制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崛起。

(英文原文刊发于《中国日报》智享汇栏目)

(编辑:严玉洁 王辉 周凤梅 朱萍)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