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当代亚洲研究所学术主任亚历山大·卢金9月2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上海合作组织在安全领域成效突出,但在当前复杂的国际格局下亟需深化经济合作,从而推动其向综合性区域组织转型并在多极化世界中发挥更大影响。
安全合作成果最为突出
文章指出,上海合作组织自成立二十余年来,通过吸纳新成员、设立反恐机构等举措不断发展,在安全、经济与人文三大领域中,安全合作成效最为显著。上合组织签署了多项重要国际条约,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协调成员国行动,开展“和平使命”联合军演,加强情报和执法合作,并在反毒品领域推动联合行动。
文章强调,随着国际格局剧烈动荡,新的地缘政治挑战要求上合组织逐步向综合性安全组织转型,特别是在“大欧亚”地区。俄罗斯认为,上合组织有望成为多极世界的重要支柱。作为组织的核心价值观,“上海精神”倡导互利合作、平等相待、尊重多样文明、反对冷战思维,强调在差异中谋求和谐。上合组织已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区域组织,成员和伙伴达到26个,合作领域超过50个,经济总量接近30万亿美元,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上合组织的经济功能也大有可期
文章同时指出,在经济合作方面,上合组织尚未取得与安全领域相当的成果。中国提出推进“上合组织开发银行”恰逢其时,有助于提升多边经济合作水平,特别是在部分成员国遭受西方制裁、全球经济形势低迷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强经贸协作显得尤为迫切。俄罗斯及多国专家认为,应加快推动上合组织的经济功能发展。中国积极推动自贸区建设,而中亚国家则相对谨慎。事实证明,如果有更多上合主导的多边经济项目,成员国应对外部风险压力的能力将更强。
文章最后呼吁,上合组织应推动能源俱乐部等重点项目落地,深化能源合作,以充分发挥成员国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强调,全球性合作项目必须建立在整体协作基础上。回顾历史,“上海五国”机制发展为上合组织,在今天新的国际环境下,中俄在组织中的作用更加关键。两国加强合作,不仅有助于地区和平与安全,也对维护欧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英文原文刊发于《中国日报》智享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