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电视剧:创作有高原缺高峰 产业有活力趋理性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015-01-12 16:30:51

  《湄公河大案》《开国元勋朱德》等电视台的独播剧目或获得较好收视成绩,或在观众中引起热烈反响,使“独播剧热潮”成为2014年中国电视行业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其实,这种播出模式在西方电视业流行已久。2005年,中央电视台在国内率先提出了“独播剧”概念,并播出了中国电视史上第一部独播剧《宝莲灯》。仔细分析,这种独播方式拥有诸多优点:首先,这有利于电视台对制作成本的管控,从而降低电视剧的购买成本。其次,独播剧可以和电视台的立台理念进行个性化对接,以凸显媒体的辨识度,锁定目标受众。如江苏卫视的“幸福中国”理念和湖南卫视的“快乐中国”理念,都在其各自的独播剧中有所体现。再次,独播剧有利于打通电视剧和其他电视节目如综艺节目之间的壁垒,进一步提升电视剧与目标受众的关联度。如湖南卫视的“金鹰独播剧场”、江苏卫视的“幸福剧场”、东方卫视的“梦想剧场”、浙江卫视的“中国蓝剧场”,都与各自的综艺节目形成呼应。出于自身战略及长期发展考虑,愈来愈多的各大电视台选择独播模式,据业内人士统计,2010年以来,已有70%左右的省级卫视涉足独播剧,使独播剧逐渐成为各大电视台抢占电视剧市场的一招鲜。

2014电视剧:创作有高原缺高峰 产业有活力趋理性

2014电视剧:创作有高原缺高峰 产业有活力趋理性

  2014年,网络自制剧迎来规模化爆发,据艺恩咨询提供的数据,截至12月中旬上线的就有54部之多,其中《探灵档案》《灵魂摆渡》《暗黑者》《匆匆那年》等剧动辄就有数亿次的访问量,影响力直逼电视剧。传统电视剧制作机构也看到了其市场潜力,纷纷与视频网站结成战略联盟,在资金、技术、创作层面互通有无。因此,2014年被业界称为“网络自制剧”元年。相比传统电视剧,网络剧的准入门槛较低,制播自由度更大。制作过程可以充分考虑网民的观看诉求,甚至可以以网民的集体意志决定剧情的走向、人物的命运和演员的阵容,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观众的参与感,实现了创作者和粉丝的互联互动,真正彰显互联网思维的魅力。虽然具有诸多优势,但目前已经播出的网络剧大多艺术水准和制作水平不高,仍以色情、血腥、暴力等作为卖点。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网络剧只能是电视剧的山寨款,视频网站也只是电视剧的播出平台。

  台网互动播出,成为2014年电视剧传播方式的新常态。在新兴媒体的强势来袭下,传统电视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被网络快速分流,使电视剧制作者意识到,只有与网络媒体协同作战,才能把流失的观众锁定,获取效益的最大化。传统电视的线性播出方式使观看电视剧的时间固定化,而网络点播的方式则更加灵活随意,这些原因促使越来越多观众选择网络追看电视剧,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观众与电视的约会意识,选择台网同步播出无疑为电视剧扩大受众基数、获取资本收益提供了一条直接而有效的途径。而《爱情公寓》等网络剧在获取了高点击率和美誉度的同时,也开始登陆电视播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