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奋斗 砥柱中流——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共产党人

来源:新华网
2015-08-12 20:05:20

精神: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长城,曾经是天国上朝的坚实壁垒,到了近代,却以残破、衰败的形象,成为当时中国积贫积弱的国家形象的缩影。

是什么让长城的形象,发生根本转变,成为不屈不挠、追求解放的意象?

是什么让曾经一盘散沙的民族浴火重生、凤凰涅槃,完成了精神的重塑和再造?

永恒的丰碑,记录下这样的轨迹:

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这些英雄都有个共同的身份:共产党员。

“狼牙山五壮士”“刘老庄连”……这些英雄的群体,都来自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

他们,有名的、无名的,和浴血苦战的无数人一起,共同激发出一个民族抗争的血性!

毛泽东说:“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

时光流逝,硝烟远去,但响彻于烽火岁月的歌声,传唱至今。一个民族的精神之魂,必将流传后世。

物质匮乏的延安,是一座精神丰盈的歌咏之城。《黄河大合唱》《游击队之歌》《延安颂》《太行山上》等都诞生在延安。无数进步青年唱着源自延安的歌谣来到延安,伏下身子,亲吻这片土地。

1944年,美国记者爱泼斯坦来到延安,采访了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听到了延安无所不在的歌声。他在给妻子邱茉莉信中这样写道:“他们代表中国,代表中国的未来。我已经实实在在地深信,延安是中国未来的缩影,在下一个十年里将证明这一点。”

启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这是毛泽东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是为一位因烧炭而牺牲的八路军战士张思德而作,题目是《为人民服务》。

北京,中南海,新华门,巨大的影壁上镌刻的就是这五个金色大字。

时间,记下深刻的对比;历史,成为最好的镜鉴。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金一南说,中国人民在抵抗外来侵略中表现的深刻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英勇的民族抗争,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也是今天和今后继续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关键性支撑。

70年后,检看一页页发黄的档案,一个问题让人深思,是什么让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中流砥柱?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

这是历史的真实,也是历史的结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

当年,一致抗日,在神州大地上产生了空前的民族凝聚力;今天,中国梦,激励着中国人民向着民族复兴伟大目标不断迈进。(完)(记者肖春飞、刘书云、钱彤、丁锡国、徐扬)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