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焰:中国共产党无愧中流砥柱

作者:徐焰 来源:中国军网
2015-09-02 07:46:12

回顾抗战不仅要看“打鬼子”,还要看谁代表社会进步

——抗战结束4年后,中华大地上便出现了“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历史巨变,当年中国人民的政治选择是对抗日战争史的最好诠释

近年来,描写抗战史的作品中出现了一种不好的倾向:抹杀进步力量与反动势力的区别。

对国内一些原有的反动势力进行对日作战的行为虽应给予肯定,却也不能盲目歌颂。一些作品将反人民的反动军阀及其打手歌颂为“抗战功臣”“抗战名将”,影视作品中还出现了“土匪抗战”“流氓抗战”“妓女抗战”和“黑社会抗战”一类荒唐的“神剧”,其结果只能是让一些缺乏历史知识的人是非不分、美丑不分和善恶不分。

抗战只是打日本吗?若如此理解便太狭隘。毛泽东在1938年所写的《论持久战》中强调说明了进步的中国人进行抗战要有两个目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革命战争,它的胜利,离不开战争的政治目的——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进步力量进行的抗战,其实是同时进行民族、民主两个革命。

抗日战争既然担负民族、民主革命的双重任务,就要使用两把尺子来衡量,除了看谁抗击日军的数量外,更重要的是看谁能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无论是兵力还是武器都远居劣势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除了以游击战牵制大量侵华日军外,更重要的是在抗日根据地内建起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雏形。当年,除了国内进步人士纷纷投奔延安外,连华侨领袖陈嘉庚和美军驻延安观察组的许多人都公开表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旧中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是农民的土地问题。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共方面为团结国内各阶层包括开明士绅一同抗日,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实行孙中山提出、国民党却不能实行的政策──减租减息。抗战时期,八路军、新四军建立根据地的前提,便是发动农民向地主要求实行“二五减租”,即将传统的收成交租50%减去一半。千百万群众通过得到物质利益,才衷心地拥护共产党。共产党建成广大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国民党军在日军后方却站不住脚,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国民党当局在卢沟桥事变后虽改变政策实行了抗战,却仍是一个腐败和黑暗的政权,尤其是一直拒不进行社会改革,不改善民生,当权者还大发国难财。四大家族以特权暴富,卖官鬻爵。著名经济学者马寅初公开谴责蒋介石“不是民族英雄,而是家族英雄”,结果被关进上饶集中营。1942年,美国批准了2.5亿美元对华贷款,马上有0.8亿美元转存到孔氏家族在美国的私人账号上。国统区民众怨声载道,军心士气日益低落。在抗战胜利前夕的1944年至1945年初,国民党正面战场面对已是强弩之末的日军进攻,还出现了豫湘桂大溃败,丢失数省广大国土!这样的政权在战后很快被中国人民唾弃和推翻,也是历史的必然。

历史证明,进步的中国人浴血抗日不仅为了不做“亡国奴”,还为了推翻黑暗的旧制度。回顾整个抗日战争史,中国共产党代表了社会光明和进步,“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的歌声响彻了华夏。抗战结束4年后,中华大地上便出现了“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历史巨变。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在国民党留下的“一穷二白”的烂摊子上建立起一个繁荣的国家。如今,国内生产总值已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这一辉煌业绩的奠基,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的中流砥柱作用,当年中国人民的政治选择是对抗日战争史的最好诠释。

(作者系国防大学教授)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