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昭示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015-09-12 21:32:59

战略制胜的伟大丰碑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人类战争史上矗立起一座战略制胜的伟大丰碑。抗日战争的胜利,从根本上说是战略制胜,是毛泽东战略思想的胜利。毛泽东开创了中国共产党战略思维的传统。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和系统总结而达到成熟,而战略思维、战略智慧则是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光辉之点。毛泽东人民战争战略思想、持久战战略思想、游击战争战略思想,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绘就了中国必胜的恢弘图卷,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空前奇观。

作为伟大的战略家,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指导和观察,始终着眼于战略全局。在全国抗战一开始,毛泽东和我们党就提出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主张全面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的抗战路线。毛泽东人民战争战略思想,在民主革命初期提出,在抗日战争中发展、成熟并充分运用、发挥巨大威力。毛泽东深刻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毛泽东反复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他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要胜利,就要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然而这一切,离不开动员老百姓。毛泽东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有力地动员了全国人民,牢牢把握了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战略主动权。

毛泽东针对日本法西斯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战略企图和国内“亡国论”“速胜论”的论调,先后发表《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重要著作,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思想,准确判断了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战略阶段,预言中国必胜、日本必败。抗日战争的胜利,完全证明了毛泽东的科学预见和战略判断。

毛泽东游击战争战略思想,第一次把游击战提到战略地位。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是充分利用本土防御优势、以弱胜强、充分发挥人民战争威力的最有效形式。中国抗日战争是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条件下进行的。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的分工,就目前和一般的条件来说,国民党担任正面的正规战,共产党担任游击战,是必须的,恰当的,是互相需要、互相配合、互相协助的。”这样就形成了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敌后和正面两个战场的战略格局,这是中国的国情、军情决定的,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显著特点。这样特殊的战争形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乃至中外战争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开辟敌后战场并与正面战场相配合,共同对日作战,是中国共产党在军事上的伟大创举。这一战略举措,打乱了侵华日军作战前线与后方的划分,变战略内线为战略外线,变战略包围为战略反包围,与正面战场对日军构成了两面夹击的战略态势。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逐步上升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到战略反攻阶段,敌后战场成为全面反攻、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战略基地。

人类战争史已经充分证明,战争从来不是单纯的军事行为。战争是包括政治力、军事力、经济力、文化力、外交力等在内的综合国力的博弈,是战略的博弈。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而对一个国家特别是大国来说,战略思维、战略决断能力的有无和优劣,则是决定性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我们党战略思维的优良传统,着眼和着手于从战略上谋划和布局治党治国治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作出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战略决策。我们要清醒把握时代、实践和科学发展的主流和趋势,清醒把握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及世界矛盾全局、发展全局、战略全局的发展变化,清醒把握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深刻调整和地缘政治格局的深刻改变,清醒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常态,自觉贯彻中央决策部署,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保持战略定力,万众一心,风雨无阻,向着我们的既定目标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