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 打造绿色低碳走廊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015-12-05 13:31:14

应对气候变化 打造绿色低碳走廊

从低碳可持续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角度讨论“一带一路”,是一个新视角。“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或可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适应气候变化,获得新的发展生机。

自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以来,“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成为新时期我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遇,也是事关“一带一路”国家发展路径选择的战略要素。因此,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一带一路”的战略设计,具有长远而深刻的意义。

严峻的资源环境压力

减缓资源环境压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一带一路”经济带沿线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

过去20多年里,“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迅速,GDP年均增长率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但人均GDP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农业和工业增加值比重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则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单位GDP能耗、原木消耗、物质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均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的50%以上,单位GDP钢材消耗、水泥消耗、有色金属消耗、水耗、臭氧层消耗等则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总体来看,沿线地区仍处于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强关联阶段,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形势。

“一带一路”经济带沿线地区既是世界矿产资源的集中生产区,也是集中消费区;既是人类活动集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的区域,又是生态环境脆弱区。这一地区提供了世界60%的石油、55%的天然气、70%的煤炭和50%的发电量,也消费了世界一半以上的一次能源,包括超过70%的煤炭、接近50%的天然气和40%多的石油。人口密度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一半以上,但水资源量只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左右,不少国家处于干旱、半干旱区,自然环境差,森林覆盖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这一地区,占世界40%的哺乳类物种、1/3左右的鸟类、鱼类和高等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人均生态足迹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超出生态承载力的80%以上。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