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 打造绿色低碳走廊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015-12-05 13:31:14

来自气候变化的威胁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多数位于气象和地质灾害多发区,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给该区域带来了较重影响。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地势低洼,海岸线长,多台风、暴雨洪涝,气象灾害引发的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例如,干旱导致近几十年来东南亚地区热带雨林锐减,引发森林野火增加,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强降水及极端高温事件的增加,使腹泻、登革热和疟疾等疾病流行的风险增加,脆弱群体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增加……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一方面,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快速上升,对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沿海和海岸带地区带来较大负面影响,马尔代夫等岛国面临被海水淹没的威胁;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引起欧亚大陆腹地冰川融化速度加快,整个天山区域近30年来所有冰川的退缩程度在15%~30%之间,河流补给减少,水资源矛盾加剧,灌溉农业、绿洲开发受影响。同时,冰川加速消融及由此导致的最大径流引发的洪水可能危及民生并导致经济损失。

此外,气候变化也影响到中东欧地区的农业尤其是灌溉农业,因为高温、干旱、水灾和土壤退化将进一步加剧对农业生产力的影响,威胁到该地区许多国家的粮食安全。

打造绿色低碳走廊

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低碳发展,既体现我国的国际责任感和对新型发展方式的自觉,也有利于沿线各国互利共赢,永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将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纳入“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设计,将沿线地区打造成为全球新兴的绿色、低碳走廊。

为此,笔者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一带一路”所涉生态环境保护(包括水资源的安全,森林、草地、湿地的保护和发展碳汇),应成为沿线国家合作的一个重点,既可以是南南合作,也可以是南北合作。

二、“一带一路”所涉气候变化应对,应着重提高沿线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灾害的风险能力。例如,基础设施建设要能够适应气候变化,同时要加强沿线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包括人员培训和相关制度模式的经验交流等。

三、“一带一路”所涉能源合作,应致力于共同推动能源转型,发展低碳能源和节能技术,提倡可再生能源。

四、“一带一路”所涉城市建设,应广泛借鉴我国低碳城市的发展经验,将智慧城市与低碳城市相结合。例如,可以鼓励我国低碳智慧城市与沿线各国建立姊妹城市,推动城市、社区和乡村的低碳发展。

五、“一带一路”建设所涉产业转移,应着眼于绿色、低碳、循环型产业,包括节能减排和能源的梯级利用。在这方面,可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发展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形成循环型产业链。

(齐后卫)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