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 | 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中国贡献

作者:刘振民
2016-04-08 15:59:28

  中国切实采取国内行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表率。作为排放大国,中国卓有成效的节能减排行动是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的最大贡献。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中国把应对气候变化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坚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并重,通过法律、行政、技术、市场等多种手段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1990至2010年间,中国累计节能量占全球累计节能量的58%。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总量的24%,新增装机占全球增量的42%。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第一大国。2015年6月,中国提交了《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提出了中国2020年至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实现路径和政策措施。中国政府承诺将于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早日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从中国发展阶段和现实国情出发,对照欧美等发达国家碳排放历史足迹,中国的上述行动目标力度大、难度高,需要付出艰苦异常的努力才能实现。中国用自身行动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成为全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事业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

  《巴黎协定》奠定了2020年后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传递了各方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决心和信心。但气候变化问题不会因为《巴黎协定》达成而立刻得到解决。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几代人付出艰苦努力。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巴黎大会开幕式讲话中指出,“巴黎协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国际社会所有成员应继续携手努力,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巴黎协定》有效实施,促进国际应对气候变化事业向前发展。

  未来,中国将继续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以积极姿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大力开展气候外交,推动《巴黎协定》早日生效和落实,深化气候变化领域国际对话与合作。同时,以负责任的态度,勇担道义,将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做实做强。中国也将加强国内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实施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全人类美好未来作出更大贡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