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习近平讲述中波友好故事

作者:佚名 来源:学习中国
2016-06-21 13:24:42

戎格曼:连续工作冷水浇头提神克服疲劳

听习近平讲述中波友好故事

戎格曼(左四)在图云关后方医院病房前与同事留影

1939年,从西班牙来到中国的一支由波兰、捷克、德国、奥地利等欧洲8个国家21名医生组成的国际援华医疗队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因为记者们搞不清他们的国籍,就根据他们从西班牙来而统称为“西班牙医生”。波兰医师戎格曼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戎格曼原名沃尔夫·云格曼,来到中国后,为了同当地人民打成一片才为自己取了这样一个中国名字。国际援华医疗队从香港飞抵重庆,后又搭乘汽车才辗转来到位于贵阳图云关的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救护总队在贵阳还设有两个诊疗所,戎格曼医师就曾在诊疗所服务过。战时的中国,条件非常艰苦,戎格曼等医师们便想方设法改进医疗条件。他们就地取材,用竹子搭了工作台、担架、医用夹板等,还发明了“太阳能淋浴槽”。即使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还是常常连续十几个小时工作,实在疲惫了就用冷水浇头提神。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能够为在战争中受伤的中国人减轻病痛。为了铭记戎格曼对中国人民作出的贡献,他的名字用中英文被镌刻在在贵阳森林公园的国家援华医疗队纪念碑上,以提醒后来人不忘历史,铭记友谊。

故事三、波兰军人参加盟国军队援华

习近平讲述:

乌尔班诺维奇、什曼凯维奇等波兰军人参加盟国军队援华。波兰人民为最终战胜法西斯、赢得世界和平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

故事背景:

维托尔·乌尔班诺维奇:作战勇敢 参加常德会战击落多架日机

听习近平讲述中波友好故事

维托尔·乌尔班诺维奇

乌尔班诺维奇,1908年3月生于波兰奥古斯图夫,22岁进入到飞行实习学校学习飞行,两年后毕业的他加入波兰空军,成为一名正式的飞行员。在飞行学院时,他因为技术高超被大家称为“眼镜蛇”。他曾参加波兰战役、不列颠空战和抗日战争。在作战中展现出精湛的飞行水平,取得不凡的成绩。1943年抗日战争期间,他驾驶着战机参加了常德会战,在作战中击落了多架日机,打击了敌人的气焰。波兰前众议院议员彼得·卡济诺夫斯基曾在人民日报发表过一篇题为《波兰欢迎中国人》的文章,文中他提到,“二战期间,波兰英雄维托尔?乌尔班诺维奇将军曾前往中国,同中国飞行员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沃基米日·什曼凯维奇:善于侦察 所在小队俘虏过7个日本鬼子

听习近平讲述中波友好故事

图为波兰老兵什曼凯维奇。

沃基米日·什曼凯维奇,生于1924年,是一位波兰老兵。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结束后,随苏联红军转战中国东北,投身支援中国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战斗。2015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中国国防部邀请他参加纪念活动,虽因健康原因未能参加,但这位声带受到严重损坏无法正常说话的老人还是通过书面方式,向记者讲述了他在二战中国战场上的亲身经历。据他个人的讲述,二战结束后,他所在的苏联红军第五军根据签订的国际协约登上火车,历经数周的行程来到了中国东北。来到中国时的他还是一个年轻的士兵,被编在侦察排。在一次战斗中,他所在的小队曾经俘虏过7个日本兵。他善于观察,在对日本兵进行搜查时,他惊奇地发现,每个日本军人的身上都带着一幅印在丝绸上的地图,可以像手帕那样卷起来放在口袋里。他还回忆,曾经有一队日本兵诈降,当他们靠近时,日本兵突然开火,我军损失惨重。在中国,他受到当地人民热情友善的接待。在一次战斗中,他的臀部和腿部不幸负伤。当时他被弹片击中后,跌倒在地并昏迷过去。直到今天,他也不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只是在后来才被告知,是两个当地的中国人把他抬出战场,并送到后方救治。战争结束后,他去过长城游览。崇山峻岭以及可并排容纳两辆卡车通行的长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在中国接受治疗,直到恢复健康后才回到了自己的祖国波兰。通过老人以书面形式呈现的回忆内容,可见他同中国、同中国人民结下的友谊经过时间的沉淀越发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