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经济理论新实践(4):中国制造升级 闪耀里约奥运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8-10 09:01:18

第31届夏季奥运会上,与东道主巴西同为金砖国家的中国这一次不再只输出夺金阵容,还为整个奥运会的顺利运转提供了几乎全天候的中国“保障”,这无疑与中国在世界新兴经济体中发挥的作用,乃至助推全球经济中扮演的角色是相符的。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制造业做大做强是中国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必由之路。在新的历史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以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立足治国理政全局,提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三个转变”的重要指示,即“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作为未来10年引领制造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和未来30年实现制造强国梦想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制造2025》全面开启了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之路。

奥运会上的国家竞技不只是选手们冲金夺银,每次以工业大国与世界工厂身份在奥运赛场亮相,中国元素总能引起世界关注,特别是一些新面孔。比如,此次第一次服务于境外奥运会的中国轨道交通装备。

8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的里约地铁四号线是一条连接巴哈奥林匹克公园和市区的奥运专用线,这条线路上运行的15组共90辆列车都是由中国中车集团制造生产的。据报道,为了满足当地特殊需要,列车加装了“超强”空调,所有车厢内均安装了摄像头。奥运期间,这条地铁线计划每天运送30万人,为高峰期的交通用时缩短半小时左右。里约州交通厅厅长罗德里格对这条中国地铁的质量与服务水平赞不绝口。

这种信誉其实早在2012年里约投入使用的中国造地铁一号、二号线电动车时便有了好的开始。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期间,来自中国中车的电动车组和地铁列车共计发车1484列次,累计发送乘客1100万人次,总运营里程超65万公里,保证了巴西世界杯的平稳有序运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车集团时曾表示,我们国家的发展已经进入了“高铁时代”,实现新型工业化,装备制造业要起中坚作用。习近平指出:“高铁是我国装备制造的一张亮丽的名片,成为我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抢手货’,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要把装备制造业作为重要产业,加大投入和研发力度,奋力抢占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大国和强国。”而中国中车集团的高铁与地铁近几年正通过中标新加坡、里约热内卢等世界知名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向全球市场展示中国制造的这张新“名片”。

随着《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推出,高端装备制造业更是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新机遇。使得“中国装备,装备中国”和“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理想向着彻底实现的道路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中国高铁走向海外,已成为国家的意志。业内人士笑言,国家主席习近平是铁路走出去的“铺路工”,在访问非洲、拉美、蒙古国等地时,均为国内企业拿下了铁路项目的“大单”。

习近平经济理论新实践(4):中国制造升级 闪耀里约奥运

相关阅读:习近平助中国制造进军拉美

8月6日当天,为里约奥运“添砖加瓦”的中国元素还有董明珠的格力电器。格力提供的空调设备,保障了可容纳82000名观众的马拉卡纳体育场在奥运会开幕当天可以在高温下清凉进行。而最近准备重组联手“出海”的中联重科与徐州重工,则承接了历史上人数最多的里约奥运会场馆建设的重工装备。

对于巴西百姓,格力与徐工其实已不陌生了。格力空调早在1998年便进入巴西市场,目前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三。而徐工集团的重工产品现已稳坐巴西市场的头把交椅。

从最初的志愿者,到随后出现的纪念衫、吉祥物等初级产品,再到科技含量更高的“基础设施”产品……每过四年,这些奥运上的中国元素总能给国人带来惊喜,而在倡导节约、节能的里约奥运会上,中国装备制造的元素已更是随处可见。

这无疑在向世界各国传递两个积极信号,其一是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代表,愈发通过自身装备制造实力为新兴国家发展补强短板。 其二,中国制造这次在里约的集体亮相,意味着中国经济从过去制造到向质造与智造高度发展,无论在资本输出还是产品、技术输出上都有持续的能力帮助世界其它经济体企稳。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目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线,也是创新发展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的基本遵循。

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的要素、方式、环境、动力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新形势新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重大原则,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战略问题做出了新的回答,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题更加明确、体系更加完整。

习近平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中国制造闪耀里约奥运会,正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原则的重要体现。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习近平就强调,党领导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紧密相联。习近平提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愈益凸显,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不仅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决定性因素,而且成为推动教育、文化、体育、卫生、艺术等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突出工程技术创新在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作用中的意义和作用,这不仅是新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特征和基本规律,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根本出路和关键环节。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相连接的新生产力观的结论就是“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习近平强调,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张榕博)

习近平经济理论新实践系列:

(1):河北去产能与供给侧改革

(2):增加公众获得感 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3):深化改革,国企改革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