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区人民更幸福 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作者:王 晖 刘 勇 来源:中国江西网
2016-02-01 21:13:29

这片希望的红土地,始终唱响着共奔全面小康的嘹亮歌声

华屋村村民真正住上了华屋!

华屋村是红色故都瑞金叶坪镇的一个红军烈士村。峥嵘岁月,仅有43户人家的华屋村户户参加了革命,有20位青壮年献出了宝贵生命。按照客家的传统,家族男丁无论去哪里,总要留下一条根脉。参加红军前夕,村里17位未婚或结婚尚无子嗣的青壮年,相约来到村里祠堂背后的山上每人栽下一棵松树。此去烽火连天,此去为党为国,他们每一个人都深知,走上革命道路就意味着奉献、意味着随时可能牺牲。

后来,这17位年轻人都牺牲在长征路上,尸骨无存。他们与23179名兴国乡亲,与赣南10.82万子弟一起,用鲜血和生命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基、铺路。华屋村的父老,年年岁岁都在村口盼着好儿郎落叶归根。在几代人的望眼欲穿中,华屋人不得不默认,战火已把他们的儿郎都带走了。为了寄托思念,他们把17棵松树当作17位好儿郎,小心呵护,年年在树前祭奠英灵、表达哀思。

岁月无痕,天地有迹。日日月月、岁岁年年,17棵松树已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它们见证了敌人的疯狂反扑,见证了战争带来的伤害和涂炭,也见证了因战争、劳动力短缺、交通闭塞等原因,父老乡亲生活虽然有极大改善却依然贫穷的窘迫。2012年,华屋村119户农户中有低保户11户,低保边缘户16户和贫困户32户,绝大多数村民还住在土坯房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好政策给赣南大地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年筚路蓝缕,三年脱胎换骨,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华屋村村民彻底告别了土坯房,家家户户住上小洋楼。村里还办起了富民产业,大棚蔬菜、养蜂、养鸡特别是红色旅游的红火,让村民们不但房子新,生活更兴。

在赣鄱大地,无数个贫困村庄正经历着华屋村式的华丽转身,数百万贫困人口的生活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

一年来,省委、省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把脱贫攻坚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紧紧抓住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历史机遇,奋力书写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时代荣光。

顶层设计层层推进。

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对我省实现全面小康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

2015年年初,在职副省级以上领导干部分别到挂点联系的贫困县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提出对策建议。在此基础上,省委常委会多次专题听取扶贫工作汇报,研究出台《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部署打好产业扶贫、保障扶贫、安居扶贫三大攻坚战。

2015年年中,省委、省政府在吉安县召开精准扶贫攻坚现场推进会,省委书记强卫、省长鹿心社率全省省直主要厅局,各设区市、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一起,看现场、谋脱贫,提出导向要实、工作要实、作风要实的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抓实工作。

2015年年底,省委召开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全省各个设区市及贫困县立下脱贫“军令状”,誓言按时保质摘下“贫困帽”。

在工作中,省委、省政府始终将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将改善和提升赣南等革命老区人民生活水平摆在首要位置。去年全国两会后,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着力推动老区加快发展”重要要求,省委召开专门会议专题学习,研究出台了《着力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加快发展的意见》。强卫担任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赴京出席了三次部际联席会议,主持召开了两次省委常委会、4次领导小组会和1次工作座谈会,先后十余次赴赣州调研,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持续用力。

中观布局精准发力。

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新途径,推进“美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树立鲜明导向,明确对25个贫困县领导班子和党政主要领导专类考核,其中扶贫开发情况占总权重60%,明确没有脱贫摘帽,原则上不调动贫困县主要领导,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主要精力和资源用在扶贫攻坚上。严格落实责任,特别是落实县级主体责任、党政一把手具体责任、行业专项责任和干部结对帮扶责任。

省委反复强调,全面小康不仅仅是数字达标,更重要的是让群众的切身感受达标,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一年来,在财政收支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全省筹集财政资金1000亿元,集中办好50件民生实事,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教育、卫生事业发展。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估,防止“数字扶贫”“数字脱贫”,确保有数量又有质量的脱贫成效。

微观落子扎实有效。

赣州市在通过发展产业“换穷业”、通过教育培训“断穷根”、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挪穷窝”、通过提高保障标准“兜穷底”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一户一策积极探索实施电商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扶贫新模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吉安市持续开展井冈蜜柚“千村万户老乡工程”,政府为每户贫困户免费提供柚苗30株。对没有劳动能力和因病、因灾致贫的5.2万户贫困户,帮助他们每户发展1亩井冈蜜柚,再通过农村低保、社保等制度,实现蜜柚收入与政府保障“双兜底”“双保险”。

抚州市以“四进四联四帮”活动为载体,组织市县乡近万名机关党员干部、1808支“连心”小分队,以精准扶贫、信访维稳、基层组织建设为主要任务,吃住在村,做到五年不变,坚持一包到底,不脱贫不脱钩。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面貌正发生着脱胎换骨的变化。

——69.5万户、近300万农民告别透风漏雨的危旧土坯房,红军和烈士遗属遗孀及后代全部住上新房。3.69万烈士子女纳入定期生活补助范围;

——大力实施农村人口安全饮水工程,389.7万农村居民和农村师生喝上了放心水;

——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1100公里,新建渡改桥125座、改造农村危桥480座,有效解决群众的出行难题;

——完成低电压改造53.99万户,7.6万户不通电山区群众告别了祖祖辈辈点煤油灯、用松明子照明的历史,18.65万户农民看电视难问题得到解决。

2015年,赣州预计可实现34.82万贫困人口脱贫,“十二五”期间累计脱贫140多万人,贫困人口减少2/3,贫困发生率由29.9%下降到10%左右,下降近20个百分点;吉安预计可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万人,全市农村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59.8万人减少到27.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15.6%下降到6.9%,661个“十二五”贫困村有579个脱贫摘帽;抚州全年完成5万人精准脱贫目标任务,预计全市扶贫对象由2014年的18.9万人减少到13.9万人。

而在全省,2015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县、罗霄山片区县、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预计将分别达到11.5%、12.5%和12%,均高于全省平均增长水平。预计2015年我省可减贫70万人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将由276万人降至200万人左右,减少76万人,下降27.5%。预计贫困发生率为5.7%左右,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

…………

从光荣的历史走来,向幸福的未来走去,在跨进“十三五”新的历史起点之际,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提前两年脱贫、五年决战小康”的决策,这既是一份庄严的历史承诺,更是一场波澜壮阔、攻城拔寨的决战,江西人民正以“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自己的苦干和实干,向党中央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