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国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

作者:陈一
2016-04-08 19:38:30

  内容摘要:笔者认为,必须改革传播理论和实务中某些“政治归政治、经济归经济”的做法,加强中国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和实践。理论的中国化必须打通历史与当下传媒研究的确要关注传媒经济和传媒产业,但是中国的传媒经济和传媒产业和西方国家有哪些不同,中国的传媒经济是如何发展而来的,其背后的语境是什么,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考虑,我们就始终只能在传媒经济学的领域打转。“批判传播学”丛书的总序言指出,中国的传播政治经济学在理论发展上,要考虑“如何面对西方新自由主义的挑战”以及“如何实现传播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这两个问题。中国传媒改革之初,一度认为全世界的传媒都应该是某种样子,看不到第二种可能性,而传播政治经济学让我们看到其他的可能性。

  关键词:传媒;传播政治经济学;中国;研究;意识形态;批判;改革;马克思主义;市场化;媒体

  作者简介:

  传播政治经济学发展历程

  在西方学界,政治经济学作为一种马克思主义谱系的批判理论,同样区别于西方“主流”的政治学或经济学。根据笔者的考察,国外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进入中国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个阶段。

  早在20世纪80年代,当代各种传播理论传入中国的时候,传播政治经济学也几乎同时进入了中国。《国际新闻界》1979年第1期就刊载了林珊摘译自赫伯特·席勒名著《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中的文章。但是,一方面,当时中国急于嫁接传播学行政性研究的理念以及具体操作方法,传播政治经济学被“结构性地忽略”了;另一方面,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所批判的问题,在当时的中国并不明显。

  20世纪末,国内学界再次集中关注到了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传媒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赵月枝、陈卫星、郭镇之等学者先后发表了多篇相关的论文,这是中国社会转型和传媒改革在学术界引发的反应。

  2008年以来,在西方新一轮经济危机中,西方的“新自由主义”再次遭到强烈质疑,也使得今天的中国学者对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种种幻象再次“去魅”,一批学者多年来的论著成为了不能被忽略的声音。从2015年开始,由赵月枝和吕新雨两位教授策划和主编的“批判传播学”系列丛书陆续出版,这个目前超过20本的包含本土作者著作和译著的宏大出版计划,是中国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著作出版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