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世界的康巴什:一座城,一道景

作者:宾语
2016-09-07 09:54:48

这里是世界的康巴什:一座城,一道景

成吉思汗广场。(摄影/宾语)

康巴什新区的朋友告诉宾语的廉政空间,当初建设康巴什新区,根本原因还是因为鄂尔多斯的老城东胜区发展受限,东西两面都是山,缺水,基础设施落后,为解决“大工业、小城镇”发展矛盾,顺应城市形态由“单一中心”向“组团式”演变的发展趋势,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互促,鄂尔多斯选择了三面环水的康巴什新区,把新区建设与东胜城区、伊旗阿镇的建设改造统筹考虑。  

2004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在鄂尔多斯市中南部设立康巴什新区,2006年市党政机关迁址新区,成为全市新的行政中心。

康巴什新区是荒原之上崛起的一座新城。在新区建设之前,这里还处在库布齐和毛素乌两大沙漠的包围之中,短短10年过去,鄂尔多斯人在荒原上建起了一座美丽新城,一道靓丽风景。

这里是世界的康巴什:一座城,一道景

康巴什—中轴线由北向南。

康巴什城市中心区以“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为理念,由太阳中心向外辐射,形成光芒通道向四面八方自然延展,搭建起中心区的道路骨架;北区按照原始地貌点状布局,路随山转、屋依山建,着力打造优质生活区;统筹城乡精品移民区集居住、就业、服务为一体,承载转移进城农民,实现同城发展;体育园区为了承办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打造成服务全市人民的文化体育中心区;赛车城片区依托鄂尔多斯国际赛车城发展赛车相关服务业,吸引关联人群入住;高新技术园区是城市产业发展平台。各片区内部按照功能定位进行群落式设置,每个群落独立配套功能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通过大群落、小组团的有机融合,建设安静的住宅区、独立的行政区和繁华的商业区。同时,将蒙元文化元素和现代建筑手法更好地渗透和体现到城市建设中,建成了一批形态各异、主题鲜明的标志性建筑。

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同时,鄂尔多斯的决策者们在功能完善和追求品质上下足了功夫,既注重城市形象的“显绩”,更注重城市基础的“隐绩”,没有急于实施大规模的地上建设。从2004年至2007年,利用3年多的时间,一次性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后,才按照规划分步实施建筑项目,避免了城市拥堵、内涝、缺水、断电等各类“城市病”。

这里是世界的康巴什:一座城,一道景

康巴什街景。(摄影/宾语)

走在康巴什新区鲜花盛开的大街上,恍如置身世外桃源,让人忘却了时间与空间,醉心其中,无挂无碍。

生态优美,环境宜居,是康巴什在新区建设过程中一直追求的城市品质。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坚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原则推进城市的拓展,依托辖区原有的乌兰木伦河、阿布亥川、吉劳庆川三条季节性河流和贯通东西的青春山打造城市景观主框架,在主框架下把原有的成片林木和水体改造为景观工程,既节约成本,又实现园艺效果。先后建成31处公园广场,市民任意步行500米即可到绿地公园休闲健身,最大限度地创造人与自然亲近的空间,实现“将森林引入城市,把城市建在森林”的生态格局,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00天以上,成为全国首座“环境艺术示范试点城市”,也是全国最为洁净有序的城市之一。

与此同时,适度超前规划建设公共设施,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市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主要集中在新区,与北师大合作创办鄂尔多斯附属学校,共建成各类学校31所,在校生总数近3万人,教育体系完备。市直医疗机构基本搬迁,配套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居民就医方便。建成“六大文化建筑”,绿地、小区休闲健身设施资源齐备,公共活动空间充裕。致力于推行城市家园化,实施“七城联创”,铸就城市精神,这里先后承办了奥运火炬传递、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心连心”慰问演出、撤盟设市十周年庆典、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第二届国际那达慕大会闭幕式、第三届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暨首届鄂尔多斯国际创意文化大会等大型活动,城市文明程度加速提升,市民文化生活多彩丰富。随着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加快完善,新区人口规模年均以20%以上速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