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新闻大厦。
鄂尔多斯新闻大厦
建筑符号取材于新闻媒体的代表形式——圆形,表达“新闻,看世界”的主题特色,在建筑精神上体现开放、公正和知性的新闻建筑特色。新闻大厦包括鄂尔多斯日报社、鄂尔多斯电视台、鄂尔多斯广播电台、共享区及地下附属用房共五个功能单元。简约的横竖建筑线条处理体现了新闻业的真实与理性,中央“新闻眼”造型更凝聚了新闻建筑固有的精神价值。
乌兰木伦湖夜景。(摄影/宾语)
在长2.5公里、宽200米的蒙元文化艺术长廊的最南端,就是乌兰木伦湖。白天可以荡舟湖上,欣赏湖两岸体现蒙古族民族文化的大型壁画,晚上可以欣赏高达209米的亚洲第一大规模广场音乐喷泉。
这仅仅是蒙元文化艺术长廊上的康巴什。头顶的蓝天白云,脚下的绿地花草,两旁的亭台楼阁,康巴什的美景,说不完,道不尽。44%的绿地覆盖率,让康巴什成了名符其实的绿色之城。2015年鄂尔多斯市接待旅客868.3万人次,同比增长21.5%;实现旅游总收入255.9亿元,同比增长29.8%。两项指标增速分别比全自治区高出8.8和4.8个百分点。而康巴什更是成了旅游路线不可缺少的景点。
康巴什蒙古象棋广场。
就要离开康巴什时,在饭桌上听说一件事,一位北京来的记者在康巴什采访完那达慕大会后,深深地迷恋上了这里,活动结束后一个人悄悄留下,四处看房子。在鄂尔多斯机场,几位候机的旅客在热议着:去年康巴什买房子就好了,现在一平米涨了1000多块。
智者择优而居。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随着康巴什宜居宜业水平的不断提高,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这里,不只是来旅游,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了,就留下了。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党工委书记高志华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下面一组数字:
——“十二五”期间,康巴什城市总人口由2010年的5.8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10.3万人,增长77.6%,核心区人口密度由2010年的3411人/平方公里增加到2015年的6058人/平方公里。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突出节约型绿化、艺术化打造,绿化总面积达5500万平方米,绿地率42.3%,植被覆盖度8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00天以上。
——接待游客3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49.5%和43.2%,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2年8月6日,联合国人类居住署署长西西丽娅·马丁内斯密带领考察团对康巴什新区城市宜居建设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后,对这里优质的人居环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科学长远的城市规划和当地政府为居民提供优质人居环境作出的巨大努力给予了高度评价。西西丽娅·马丁内斯密说:康巴什新区的绿化特色鲜明、成果显著,超过了一般人对北方内陆城市绿化的想象,我所看到的一切真的让我很震惊,你们的规划很具有前瞻性,设施和服务很周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真幸福,我们期待这个城市的未来更美好。
西西丽娅·马丁内斯密看明白了康巴什。
这就是康巴什新区,鄂尔多斯高原上的绿色之城,休闲之城,幸福之城,魅力之城,品质之城。这里既有蒙古包,又有大剧院;既有那达慕,又有赛车场;既古朴,又现代;既传统,又时尚;既民族,又世界。这里是鄂尔多斯的康巴什,内蒙的康巴什,中国的康巴什,世界的康巴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