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成吉思汗是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在用人方面他知人善任,身边聚集了好多有才华的人,他们来自不同的部落,雕塑最中间的身穿盔甲的就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左首边是长春真人丘处机,一文一武并驾齐驱。左侧是法律专家穆斯林父子马哈木和麻速忽;在他的右手侧是契丹学者耶律楚才(杰出的政治家,蒙古帝国时期大臣。1215年,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攻占燕京时候,听说他才华横溢、满腹经纶,遂向他询问治国大计。而耶律楚材也因对腐朽的大金失去信心,决心转投成吉思汗帐下以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百姓。他的到来,对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产生深远影响,他采取的各种措施为元朝的建立奠定基础);右后方手执图书的是周游世界的商人镇海先生,成吉思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了他全部的财力,成吉思汗东山再起也得益于镇海先生;右前方坐着的是乃蛮部的俘虏塔塔统阿(蒙古国臣。畏兀儿人。《元史》称其“性聪慧,善言论,深通本国文字”。被乃蛮大阳可汗尊为师,掌金印及钱谷。1204年,铁木真灭乃蛮,被俘。铁木真知印用处后,乃命凡有制旨,要用“印章”。命其所掌印章,以畏兀儿字书写蒙古语,并教太子诸王。太宗窝阔台时,命其司内府玉玺金帛,倍受礼遇,现在使用的蒙古族文字就是由他创始的。
海纳百川。(摄影/宾语)
天驹行空:是成吉思汗的两匹神马,现在已成为鄂尔多斯草原上的灵性,这两匹神马的转世马现在在成吉思汗陵祭祀的时候大家可以看到,平时在鄂尔多斯草原上任意驰骋,是一种和平和自由的象征。成吉思汗陵每年都举行四次大祭,祭祀的时间分别是农历三月二十一日查干苏鲁克祭、五月十五日的淖尔祭,九月十二日禁奶祭,十月初三的皮条祭,每次大祭的时候,各旗的蒙古族牧民带着虔诚的心和大量的祭品早早的从家里赶来参加隆重的祭祀活动。
天驹行空。(摄影/宾语)
关于成吉思汗的两匹神马在蒙古民间有许多生动故事流传。蒙古族民间叙事诗《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十三世纪就开始以手抄本形式流传,在蒙古族中几乎是家喻户晓。叙事诗中描述成吉思汗马群中的白骒马喀尔莫克﹐生下两匹矫健的小骏马。成吉思汗无限欢悦﹐并对它们进行严格训练。待它们长大後﹐成吉思汗骑著它们围猎﹐两匹骏马跑起来好似风驰电掣﹐所有的良马都望尘莫及。两匹骏马追获了成群的灰狼和盘羊。围猎归来﹐两匹骏马因未得到夸奖而伤心落泪。於是小骏马与其兄大骏马逃到阿尔泰山古尔班查布其地方﹐生活了3年。小骏马无忧无虑﹐长得膘肥体壮﹐大骏马却因思念“圣主”和亲友﹐瘦骨嶙峋。小骏马见此不忍﹐遂与其兄返回马群。成吉思汗欣喜若狂﹐应允了小骏马放群生活8年的要求﹐并把大骏马封为“神马”。 后来它们参加盛大的围猎﹐使成吉思汗追杀到大批野物﹐受到10万猎军的喝彩赞美﹐从此名扬四方。
这一寓言诗以两匹骏马的人格化,反映出蒙古人与蒙古马的美好关系和蒙古马对蒙古人的笃实心态。蒙古民族对其后代进行爱马教育中,经常引用《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作为教材。
成吉思汗雕塑群从一个全新的、平凡的、深层的角度,将一代天骄的成长与成功放在群体中去展现,反映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传奇和伟大的一生,昭示今人和后人,领悟许多人生哲理,融入自身的创造,最终将化为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展现了蒙古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精髓,也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
鄂尔多斯博物馆。(摄影/宾语)
鄂尔多斯博物馆
这座集文物、艺术品收藏、研究、展示和交流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建筑,设计造型取材于鄂尔多斯地方特有的红砂岩的结构造型,既像一块蜂窝状的岩石,象征着鄂尔多斯悠久的历史和敦厚的文化底蕴,又好似极具现代抽象艺术感的蒙古包,寓意着鄂尔多斯古老沧桑又充满生机的草原文明。而古铜色的金属外表既诠释着以鄂尔多斯青铜器为代表的享誉世界的中国北方早期畜牧文明,也展现着与时俱进、勇往直前的鄂尔多斯现代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