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传统模式“脱胎换骨”——捕捉“互联网工业”时代的新机遇
“不仅仅是海尔,我认为所有的制造业企业,都应该向体验经济转型,这是一个方向,从规模经济转向体验经济。”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
面对汹涌的互联网大潮,张瑞敏近年来一直在思索、探寻,甚至每年都要读一百多本书而求解。“互联网带来的最大挑战是零距离,互联网时代要么你拥有平台,要么你被平台拥有,要把每个用户的需求和供给连接起来。”
颠覆传统,海尔把这种供需对接称为“人单合一”,全力向互联网工业进军——
过去几年里,海尔集中做了一件事:去掉1万多人的中间管理层,把过去30年辛辛苦苦打造的“航母”,解构成一支并联“舰队”。“现在海尔只有三种人,平台主、小微主和创客。”张瑞敏说。
每个人都可以依托海尔的平台进行创业,每一个产品都能迅速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调整。今天的海尔已慢慢演变成一个“生态圈”,汇聚了平台主、小微主和创客共7万多人,已诞生470个项目,汇聚1322家风投公司。
海尔的探索,其实是一种危机下的倒逼。
犹如苹果手机横空出世让“巨无霸”诺基亚迅速落幕,犹如奇虎360推出免费业务对其他传统杀毒软件造成致命打击一样……在互联网时代,颠覆式的技术和商业模式一旦出现,往往从最想不到的维度,对传统企业发出致命的“降维打击”。
“对传统企业、尤其是家电企业留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张瑞敏预测,一个新的物联网时代很快到来。
海尔的选择,被纳入了哈佛商学院的案例。
世界知名的互联网观察者凯文·凯利说,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制造业都将在互联网的影响下迅速灵活转型,产品将更加个性化。
业内专家认为,在当前“去产能、降成本”的关键阶段,制造业生产中效率不高、产能过剩、成本高企等一系列问题,也都可以从与互联网融合中找到解决方法。
“制造+互联网一定是未来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谁善于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这个大趋势把握住,谁就能把握住全球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说。
每一次科技变革的突破,总会对传统生产制造跃升留下鲜明的印记。
每一次工业革命的先声,总有一批敢于吃螃蟹勇于创新企业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