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制造业争夺战之“青岛策”——探访青岛制造业的战略高地

来源:新华社
2016-10-21 13:00:13

双瑞公司相关技术也是“异常了得”:电解制氯产业市场占有率在国内核电领域达90%、火电领域达70%;是国内唯一采用电化学技术的污水处理系统供应商;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产品获得了世界七大权威船级社及主管机关认证,销售业绩在全球名列前茅……

双瑞的辉煌正是得益于“技术创新”的秘诀——双瑞公司依托国家级“海洋腐蚀与防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秉承“生产销售一代、研发认证一代、预先研究一代”的技术创新理念,在巩固和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产品。

技术创新,已经在今天的青岛掀起新浪潮,并持续鼓帆激波——

从专利数据上看,青岛发明专利在过去5年间增长了16倍,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了7倍,技术交易额增长了6倍;

从创新载体上看,青岛规划并实施了“三个千万平米”:能容纳上千家科技企业的1000万平米的科技孵化器,有着1000万平米的软件产业园,能吸纳顶尖级人才的1000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

从创新支撑上看,青岛实施“四系”加强高端创新资源集聚:高校系,青岛已和国内知名的24所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或建研究中心,或建研究生院、分校;央企系,主要吸引中央企业在青岛聚集,实现落地生根;中科系,重点推进中科院科教融合基地、中科研发城、中科院青岛分院等建设;国际系,把像德国史太白等世界知名的研发机构向青岛汇聚;

……

承继着百年传统制造业的基因,如今青岛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也是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不再陶醉于自己的“红瓦绿树”,不再沉溺于曾经的辉煌,立足于国家实验室等顶级创新平台,青岛已经将自己的目光瞄准世界一流创新城市。

依靠技术创新,促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这座城市决策者的谋略方向、施政目标。“从总体来看,青岛制造依然存在着大而不强的问题,但要向前突破,必须要坚定不移地走创新之路,努力掌握核心技术,我们有这个决心,也有这个信心。”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说。

弄潮儿当向涛头立——发展新兴产业重塑新格局

“我们需要相信那些不可能的事,一切尚在开始。未来20年最伟大的产品,最火爆的产业,也许还没问世。”凯文·凯利说。

“300001”,硕大的股票代码标注在青岛特锐德公司的展厅上,提醒着每一个来访的人:青岛特锐德公司是中国创业板第一股。

乘着铁路提速和高铁建设的东风,特锐德在短短数年间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箱式电力产品系统集成商和箱变研发生产企业,拥有世界首创的110千伏城市中心模块化智能变电站、太阳能光伏一体化箱变、有轨电车智能箱变等创新产品,目前也正在全力向新能源汽车充电市场布局。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期,抓住风口往往就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瞄准技术前沿,把握产业变革方向,拓展新兴产业增长空间。今后五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由目前的8%左右,上升到15%。

“新兴产业将迎来一波大潮,这会不断催生出新产品、新行业。它不仅是一个城市、也将是一个国家经济的战略制高点。”姜波说。

除了新能源,机器人、石墨烯等新兴产业近年来也在青岛风生水起。

在双星集团逾万平方米的轮胎生产车间里,忙碌的机器人来回搬运原料,输送到设备上压制成胎胚。偌大车间里,11种128台智能机器人分布在各个生产线上。轮胎生产环节中的分拣、检测、输送和仓储均由机器人完成。

这是今年6月双星集团新投入使用的智能化生产线,被誉为全球首个商用车胎工业4.0工厂。智能化的生产流程使劳动强度降低60%以上,劳动生产率是过去的3倍以上。

不仅用机器人,而且还生产机器人。今年双星集团和全球领先的机器人制造商瑞典ABB集团签署协议,ABB-双星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已在青岛高新区安家落户。

项阳青介绍,青岛高新区已成为国内首个“国家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全球机器人“四大家族”也齐聚于此。到今年上半年,青岛落户机器人项目66个,其中直接从事与机器人及相关配套项目40个,总投资超过11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