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 理论新视野】赵剑英:党的自我革命开创权力监督的新路

作者:赵剑英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8-01-28 19:11:26

【十九大 理论新视野】赵剑英:党的自我革命开创权力监督的新路

1945年,黄炎培在延安窑洞与毛泽东谈到“朝代更替、循环往复”这一话题时,发出了著名的“黄炎培之问”:中国共产党能不能跳出历史上“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旨在破解一党长期执政可能面临的历史周期率困境,保持中国共产党长盛不衰、永葆活力。

一、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命题的提出及其文化渊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必须进行“自我革命”。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他指出:“全党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2016年底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他强调:“中央政治局要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方面为全党作表率,做勇于自我革命的战士。” 在2017年2月13日召开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入系统地阐释了我们党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自我革命精神:“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要兴党强党,就必须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 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指出:“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 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中他又讲道:“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 最近,他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把勇于自我革命提升为党的“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的优势”表明,自我革命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成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和发展的一个基本的观点和方法。

自我革命具有深厚的文化渊源,它一方面源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文化,另一方面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从革命文化渊源方面看,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自我革命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精髓。马克思认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 辩证的否定观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核心观点,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自我扬弃,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自我扬弃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最根本的动力。自我革命就是自我扬弃,就是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自我革命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和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成为其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崇高的精神品质。在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除了具有对待敌人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的革命精神外,更重要是具有自我革命精神。例如,延安整风运动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找问题及其根源,批判“左”倾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使中国共产党形成了空前的大团结,大大提高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可以说,自我革命精神是对敌革命精神的前提,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渊源方面看,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发扬自省的修养方法。传统文化强调要经常性反省自我的思想认识和言论行动,审视其是非,辨识其善恶,改正错误,弥补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与人生境界。中华文化中的自省传统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孔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孟子曰:“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荀子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宋代理学家朱熹有句名言:“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明代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曾言:“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清代曾国藩以自省闻名,每天坚持写日记进行自我反思,他认为,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读起来郎朗上口的《弟子规》曰:“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懂得自省,是大智;敢于自省,则是大勇。自省就是在自我解剖、自我否定过程中实现精神境界的提升、自我的进步。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鲜明地继承和弘扬了自省的文化传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