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将历史发展趋势作为现实的一个维度。历史发展趋势虽然不是当下的现实,但扎根于现实之中,对历史发展趋势的把握,即是对现实走向的把握,它可以折射出历史真实,因而也是现实性品格的一个方面。在给拉萨尔的信件当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不约而同地用历史发展趋势作为衡量《济金根》的尺度。马克思指出,拉萨尔的《济金根》忽视了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形:就当时的环境而言,骑士阶层已经是一个终将被历史淘汰的阶层,当时新兴的阶层是农民和城市革命分子,济金根以骑士纷争的形式发动叛乱,忽视新兴阶层在变革社会中的作用,只能是一个唐·吉诃德式的人物;恩格斯同样认为,济金根领导的“贵族的国民革命只有同城市和农民结成联盟”,特别是和农民结成联盟才能实现,但贵族和农民结成联盟的历史条件在当时不具备。《济金根》“没有充分表现出农民运动在当时已经达到的高潮”,是“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
现实性品格还体现在文艺如何真正反映现实,这涉及到马克思恩格斯对艺术手法的理解。
其一,马克思、恩格斯都重视人物塑造的真实性。马、恩在《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书评中,主张文艺作品要真实地描写人物的形象,要像现实主义画家伦勃朗那样把人物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此外,恩格斯要求作家要对人物“有代表性的性格作出卓越的个性刻画”,同时指出其关键在于“细节的真实”,只有“细节的真实”,才能写出生活本身所固有的因果关系,显示生活的合理性,从而让人相信。
其二,马克思、恩格斯都提倡“莎士比亚化”。要求人物塑达到真实性,有一个可以学习的对象。文学创作如果能像莎士比亚的剧作那样,将人物活动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组织起来,让人物在活动环境中获得自身发展的一致性,人物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可以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这样可以避免席勒创作中部分出现的观念化先行的情况。
其三,将真实性和倾向性有机结合起来。文艺的现实品格不仅在于文艺的真实性,也在于真实背后隐含的倾向性。文艺不仅要反映现实,文艺还要对现实产生影响,文艺的真实性和倾向性需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何结合呢?恩格斯主张作家的倾向性应该通过作品所塑造的人物、所描写的场面和情节“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强烈的革命倾向性来源于艺术描写的高度真实性。倾向性和真实性的结合,才能让文艺真正有效地反映现实并作用于现实。
马克思恩格斯文论对现实性品格的关注,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将文学看作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所以他们关注的文学大多是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相关的文学。对文学现实性品格的要求不仅是文学创作的价值取向,也是文学在现实革命斗争中的一项使命。恩格斯明确表示,一部小说通过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动摇了资产阶级世界的乐观主义,即使作家没有明确表明自己的立场,这部小说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文学的现实性品格最终归结为动摇资产阶级的统治,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
(作者系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