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 专家专栏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实施特赦具有重大时代意义

作者:高铭暄、阴建峰(分别系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6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特赦令,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特赦决定,对部分服刑罪犯予以特赦。本次依法特赦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展示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仁政。2019-06-30 17:16

姜绍华:民企助力高质量发展应有新作为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是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当前,应坚定新时代民营经济的发展信心、不断激发民营经济的发展动能,以民营企业新作为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2019-06-10 15:13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把共建“一带一路”打造成新时代中国同世界各国开展最广泛合作的国际新平台。2019-04-22 16:15

中国经济发展成功经验:市场有效政府有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是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和谐共生的市场经济体制,在这种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和市场各司其职,分别发挥各自的作用,政府的作用在于有为的宏观调控,市场的作用在于有效的资源配置。2019-04-13 17:13

张厚明:我国工业通信业发展呈现五大趋势

制造业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 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向挤压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重新受到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各国的重视,发展制造业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2019-02-27 15:15

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迸发

近期,政府多部门密集发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瞄准痛点和堵点,着力融冰、开路、除险,积极破除市场冰山、融资高山、转型火山这“三座大山”。当前,国内经济存在下行压力,外部面临不确定性风险,激发民营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至关重要,这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与重要支撑。2019-02-27 09:38

构建可持续的数字世界(大家手笔)

近年来,数字经济在移动支付、网络购物、共享经济等领域迅猛发展,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构建可持续的数字世界,需要在加强信息技术创新、提升数字化水平、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方面下更大功夫。2019-02-26 13:24

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人民要论)

内容提要:“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基本判断。在新时代,我们要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19-02-26 11:11

厘清西方历史修正主义与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的异同

历史修正主义(Historical Revisionism)是20世纪80年代于西方学术界兴起的一股史学思潮。当前,回顾和透视西方学术界历史修正主义的理论观点,有利于我们更有效地防范和抵御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2019-02-26 11:08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意蕴

当今世界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方面,还是在社会发展、环境保护方面,都正面临着何去何从的历史选择,迫切需要一种合理发展理念提供给世人,以便能够指导人类社会走出发展困境。绿色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其经典表述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9-02-26 11:07

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在新时代,我们应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引导、规范和约束各类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用更成熟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改革监管方式,建立天地空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严格落实环保督察硬约束机制,完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机制。2019-02-14 15:48

今日论语丨营商环境改革为上海带来新速度

作为一座城市的重要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上海的营商环境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近年来,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上海经济发展的追求,而营商环境的改变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上海经济平稳增长的内在动力。在迈向卓越全球城市的道路上,我们期待营商环境成为上海的一张新名片。2019-02-12 18:07

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的哲学逻辑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既被现实社会所塑造,又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实现自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指出:“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2019-02-12 17:2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内涵

自15世纪末16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封建社会母体中逐渐成熟,同时,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和欧洲“商业革命”的爆发也开始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开拓,由此开启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2019-02-12 17:24

弘扬伟大奋斗精神(大家手笔)

中国的发展不是别人施舍和恩赐的,而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奋斗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达到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伟目标。2019-02-12 17:23

孙中才:准确把握农业和农村发展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

40年前,从农业和农村开始的中国改革,其作用和影响之大,今天有目共睹。40年来,中国农业和农村之所以能稳步而快速发展,在于中央实行了“遵循规律,坚持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2019-02-12 15:28

深刻体悟和自觉践行伟大改革开放精神

改革开放既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弘扬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就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凝聚人民力量,焕发人民创造伟力,同人民群众共同奋斗。2019-02-12 15:15

在伟大改革开放精神引领下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新华社发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临沂市九间棚村发扬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精神,将九间棚村建成“沂蒙明珠”。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破除思想观念束缚,谋划中国未来发展的航向。2019-02-12 15:14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

讲话站在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高度,阐明了生态建设与文明发展的辩证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有鉴于此,在肯定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做出了科学的研判。2019-02-11 15:31

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重要政治任务

庄德水:空泛表态、应景造势、敷衍塞责、出工不出力等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表现,之所以有市场,政绩观发生错位是重要原因。创新监督检查和评估考核机制,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潜规则”,树立作风建设的“明规则”,打好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攻坚战。2019-02-11 14:47

破解经济学世界性难题的理论创新

从世界经济思想史角度来看,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能否结合,是一个在国际范围内存在争议的问题。”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的新实践,没有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就不可能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就不可能形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2019-02-11 07:03

新华网评:让每一份祝福都有现实的模样

祝福是表达情感和愿望最为古老而又直接的方式。在中国人的春节问候中,“事事如意”或者“万事顺意”“诸事顺遂”都是最为常见的祝福语。一年之计在于春,让我们带上沉甸甸的美好愿望,以不懈奋斗者的姿态,以永做追梦人的果敢,大踏步走向明媚的春光,走向壮阔的未来!2019-02-09 16:58

劳动成就美好生活

美好生活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马克思的“自由人的联合体”,反映的都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共产主义社会,人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劳动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生活的一种手段”。2019-02-09 16:57

卓越贡献:70年宏伟历程彰显科学社会主义鲜活生命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丰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成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胜利,社会主义中国必将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019-01-25 17:08

深刻启迪:70年伟大实践谱写科学社会主义史上壮美篇章

启迪之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建设,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来推进,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创举,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法宝。启迪之二:坚持和加强国家政治制度建设,既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也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2019-01-25 17:08

宝贵经验:七十年不懈探索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新中国70年不平凡历程具有双重含义:它既是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过程,又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不懈探索的过程。经验之一: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人民政权可以通过和平赎买等方式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2019-01-25 17:08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中文 |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