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坚持,所以精彩——匠之心

来源:四川日报
2016-05-09 19:43:23

当好钢铁装备的“铁裁缝”

感言:曾经我是军人,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应该有军人的特性,不怕苦也自然是应该具备的。不管在哪个行业,只要有一种敬业精神,只要自尊自强,人生的年华就会有光彩。我希望自己可以像焊条一样,尽管没有华丽的外表也没有绚丽的光彩,但它却是不可或缺的一块真材实料。

——铆工 肖方远

□本报记者 陈碧红

5月5日中午一点钟,青白江的室外气温已经飙升到30℃。成都焊研威达科技公司偌大的厂区里,几乎空无一人。

在铆焊车间,一身厚实蓝色工装的肖方远,正趴在地面的一张钢板上,不停用尺子和笔勾勾画画。一张精细而复杂的设计图样,渐渐在这张钢板上清晰丰满起来。

在业内,铆工被形象地称为“铁裁缝”,是金属构建施工中的指挥者。一套设备从图纸到成型,第一个工序就是把各种型材、板材按要求放样、下料后,其他工种才开始安装。

成都焊研威达科技公司是国内焊接行业的龙头企业,其生产的滚轮架等核心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大型石油管道中,市场遍及国内外。生产一套滚轮架,通常需要至少130厘米厚的钢板作为原料,大型滚轮架所用钢板的重量更是以吨来计算,因此对“铁裁缝”们的手艺要求比一般施工更高,“哪怕有一块的尺寸精度不够,项目就有可能失败。”

作为公司铆焊部铆工组组长,今年已经48岁的肖方远,所承担的正是为零部件画图以及切割等关键环节。“画线是第一道工序,一个地方错了,整个产品就报废了。”经粗略统计,每年经过肖方远画线、切割的钢材多达6000多吨。为了节约成本,他从不放过任何一块能利用的小料,总是拿着尺子东比西量。

因为常年蹲在地上画线,他的腰椎已经受损,有时工作只能跪在钢板上完成。但身体状况并没有妨碍他全身心投入工作。

前不久,公司接到一个特殊大单——为国内某石化公司生产用于焊接压力容器的滚轮架,需承重2000吨。这样的滚轮架当时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空白,其对精确度的要求和技术含量极高。

从拿到图纸那一刻,肖方远几乎就没有休息过。每天早上提前一个小时上班,仔细核对图纸上的各种技术参数,精确画线、指挥钢板吊装。最终,他在半个月内以“零误差”顺利完成了任务。

就在去年4月,肖方远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