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锐意进取,内蒙古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型升级,增强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要坚持在加快发展中转型升级、在转型升级中加快发展,痛下决心减少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强化创新驱动、改革推动、开放带动、项目拉动,着力推动体制机制转型、产业结构转型、资本结构转型,全面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为了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对经济转型升级作了重点部署,自治区党委十届二次全会又作了重点强调:
积极构建多元发展、多级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核多中心、一带多轴线的新型城镇体系,富有特色、具有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适应发展、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强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五化”深度融合、深层互动、协同发展;着力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
加快构建铁路网、公路网、航空网、市政网、水利网、能源网、信息通信网七大网络体系;
大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大数据云计算、生物科技、蒙中医药等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自治区党委中心组2017年第一次集体学习会上,李纪恒书记提出要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指示,痛下决心减少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坚决守住发展底线,加快推动转型升级。
抓住机遇,看准“华山一条路”,敢于闯关,方显勇者本色。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要指示的行动中,内蒙古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落子如飞——
2016年9月19日召开的全区2016年秋季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动员大会上,“举全区之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内蒙古声音掷地有声,会议当天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投资超过7300亿元,为内蒙古以“顶天立地”的重大项目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开辟广阔的前景;
2016年11月正式下发的《呼包鄂协同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让呼包鄂加速打造新兴世界乳业中心、世界级“稀土+”产业中心、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脚步更加稳健,为内蒙古以三市率先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开辟广阔的前景;
2016年11月7日,全区大数据产业推介大会在北京的成功举办,800多亿元项目协议的签署,促进大数据应用若干政策的出台,开启了我区建设北方大数据中心和世界级大数据产业基地的豪迈之旅,为内蒙古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开辟广阔的前景;
2017年2月8日召开的全区旅游发展大会,让“旅游+”上升为加快全区转型升级的大战略,“建设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声音嘹亮激昂,为我区在打造壮美内蒙古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开辟广阔的前景;
2017年初和林格尔新区建设规划的出台,以和林格尔经济开发区、沙尔沁工业园区、临空经济区等中部产业核心区为引领,大气磅礴的“一核两翼六组团”产城布局亮相,为我区以产城融合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开辟广阔的前景;
2017年2月27日在北京成功举办的内蒙古自治区与中央企业合作恳谈会,掀开内蒙古与央企合作共赢的崭新一页,自治区以及9盟市与央企、金融机构累计签约383个重大项目,为我区借梯上楼发展大产业、构建大集群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开辟广阔的前景;
2017年4月5日至6日召开的全区综合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暨2017年春季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动员大会提出,全面发起铁路网、公路网、航空网、市政网、水利网、能源网、信息通信网的基础设施“七网”同建攻坚会战,加快掀起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大数据云计算、生物科技、蒙中医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七业”同兴发展热潮,不断夯基蓄力,加快转型升级,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现代化内蒙古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
这是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浩荡洪流,也是全面开启内蒙古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时代潮流。
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由量变到质变的惊人一跃,让内蒙古经济转型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体现在2016年全区经济转型成果中——
经济总量突破1.86万亿元,增速稳定在7%以上的合理区间。人均GDP持续超过1万美元,位居全国前列。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超千亿元,增速位居全国前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破2000亿元,同口径增长7%。
超额完成玉米种植面积调减任务,退出钢铁产能291万吨、煤炭产能330万吨,提前完成全年去产能任务。
主要农作物、牲畜良种率达到96%以上,建成全国最大的牛羊种业基地,绿色有机食品产量占全国1/3以上。
煤制烯烃、煤转电、煤转油、煤制气、稀土应用等资源深加工产业规模名列全国第一,风电、光电新能源产业装机规模居全国前列。
原煤、焦炭等传统产业产量下降,以云计算大数据、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上升到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