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历史新起点

今天,中美关系已经成长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应该认识到,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什么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也不可能一帆风顺。中美两国应该树立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双方携手合作,将惠及两国,造福世界;反之,摩擦交恶,则将伤及双方,影响全球。

新时期 新格局 新路子——解读中美关系发展前景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访美之旅的展开,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发展前景为更多世人所瞩目。中国不输出意识形态,不以意识形态作为区别国家关系亲疏远近的标志。

确保中美关系继续在正确轨道上前进

习近平主席即将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美关系史上的大事。图1:2013年6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图2:2014年11月11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南海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晤。

把握“互联网+”的本质与增长模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网络谣言需要智慧治理

网络谣言的特质可以用一句古话来形容:“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关于网络谣言的危害性有一个公式:网络谣言的危害性=谣言的传播范围×谣言的接受程度×谣言的现实转化性÷(公众批判能力×政府信息公开度)。

让敬畏之光烛照文化传承

公众能够触摸到的、有质量、有品位的文化产品仍然太少,我们的文化事业,还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不为求温饱,不为谋功利,只为了与先人遗泽心魂相守,北京故宫烈日下的这个曲折而静默的队形,让人感动,也让人深思。

在铭记历史中珍爱和平

——学习习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维护和平就要捍卫人类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尊严,不容篡改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历史。

从实践起点和思想源头深入领悟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习主席治国理政、建军治军的许多重大战略思想,是在福建、浙江、上海工作23年间,在华东这片沃土上生成、发展,并被实践证明为真理性认识,成为全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三部著作高度凝练了习主席主政地方时的丰富经验,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

让阳光照进百姓心田——民生领域重点改革破冰前行

一年多来,全面深化改革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回应百姓关切、破解民生难题。纵深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大病医保制度全面启动,用改革的办法破除以药养医、发展社会办医、开展分级诊疗,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

让“双创”成为城市的精神基因

讲述双创好故事,展现中国好创意。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脾气与秉性,今天,打造城市的新标识固然有千万的路径选择,其间,“双创”精神,应该是共性的部分。从北京到天津,从山东到江苏,创新无限,创业无垠。

姜文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需要“理念先行”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在理论层面上逐步完善和成熟,实践层面上也取得了可喜成果。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下简称《方案》),作为生态文明领域改革的顶层设计,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纲领性方案,《方案》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成为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打一场人民战争,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人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爱国主义精神,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也有力地提高了全民族抗战的觉悟。

抗战胜利内蕴历史进步逻辑

总体而言,现代世界体系格局已经走出王朝战争的循环逻辑,现代主权国际观念的发育,为中国抗战获得国际机制的外部支持,提供了历史前提。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都发挥了动员、组织抗战的历史作用。

国际法治与人道文明——不应被忽视的中国贡献

在上述贡献之外,中国不仅在二战中表现出了勇敢、坚忍和牺牲,更在战后表现出以德报怨的宽容、慈悲和人道。中国派出的联合国会议代表,后来任经社理事会首席代表并兼任人权委员会副主席的张彭春,直接参与并对《世界人权宣言》的诞生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