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讲话》把文艺繁荣兴盛和民族复兴伟业高度统一起来,认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讲话》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和时代氛围,对我国社会处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转折期的文艺状况有清醒的认识。

农业现代化要遵从生命逻辑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之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用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现代化,要注重遵从农业自身的逻辑。

破解“三农”现实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多发频发的自然灾害,中央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农民生活迈上一个新台阶。

认清机遇和挑战 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全球价值链

近20年来,经济全球化浪潮所催生的巨大变化之一就是全球价值链的深入发展。我国既是全球价值链的深度参与者,也是重要的利益攸关方。总体来看,在全球价值链的深度结构调整期,我国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

在价值链竞争中发挥我国新的比较优势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国际分工由传统的产业间分工转变为产业内分工,表现为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布局产业链,从而形成全球价值链。在比较优势明显改变的条件下,我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主导地位需要培育和创造。

充分利用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历史机遇
提升我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推动下,全球企业界发生了巨大变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转型。服务贸易自由化不仅有助于利用国际高效优质服务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力,而且有助于我国服务资源进入国际市场,参与整合全球价值链,在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中获益。

新兴经济体的角色日益重要
全球价值链呈多极化发展新态势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机器大生产时代以来,国际分工经历了工业制成品与农矿业的传统产业间分工、工业内部各产业各产品部门的产业内分工和同一产品不同价值链增值环节的产品内分工三个阶段。

坚守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理念

面对噪音杂音对马克思主义的诋毁、冲击,必须坚定不移地坚守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理念。在这方面,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文艺上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改革开放以来,在涉及历史题材的文艺创作上,多数作家、学者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产生了不少优秀文艺作品和学术著作。

【治国理政地方谈·上海篇】林尚立:借天下之势,做脚下之事

治国理政思想体系是中国道路的实践产物,是中国道路走到今天中国腾飞所需要的思想体系。要让国家变得更为系统、成熟、更定型,成为对世界有贡献的国家,要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治国理政。【若要不跑偏,治国理政还是要围绕“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来展开】

【专家看博鳌】区域一体化提升东亚经济“韧性”

东亚区域合作的成果在2008年次贷危机不断升级时得到初步体现,东亚各国经济的脆弱性明显降低。以美国为代表的区域外大国仍对潜在的东亚共同体充满戒备,并对东亚合作采取了具有离心作用的政策措施。

“你所不知道的五年规划”(4):五年规划编制如何借助外脑

新中国成立之初,领导人就非常注重发挥“外脑”的作用,“一五”计划编制反复征询前苏联的意见,“三五”计划期间提出了“领导、专家、群众”三结合的方法。但是出于保密的需要,当时国家计委为国家一级保密单位,专家作为外部人员发挥的作用很有限。

推进协商民主,走出民主新路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作为各民主党派的联合党校,在新建的大楼里耸立着一组由中国雕塑大师吴为山先生创作的雕像:毛泽东与黄炎培神采奕奕地在延安窑洞谈论民主问题。中国道路的答案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全面深入推进协商民主。

当前世界社会主义正进入谋求振兴期

21世纪初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亮点,呈现许多新特征,取得了许多新进展,在新一轮资本主义危机的环境背景下面临着走出低谷、重新振兴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与世界资本主义进行更为激烈复杂的较量与竞争的挑战。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和创新能力还很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总体上仍将处于低潮 

我们需从理论上廓清西方文化优劣

“西方文化侵略”已然成为当下热词,中央层面讲,理论工作者讲,老百姓也讲。因为内涵不明确,边界不清晰,很容易泛化,从而导致无法正确应对“文化侵略”,甚至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在明确“西方文化侵略”的内涵、边界和对策前,有些常识需要再认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