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云:中国能为当代世界能提供什么?

中国的资本,产品和技术的流动已不再是附属于地缘政治的工具,而是新的全球化条件下要素的市场性转移。中国通过农业的发展,并基于农业和农村所提供的资本和劳动力,从而实现工业化和大规模减贫的经验,对于大多数以农业为主的并正在追求工业化的国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从规律高度认识把握“四个全面”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是我们党探索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最新成果。从规律高度认识和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这一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增强贯彻落实这一战略布局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从严治党,从抓主体责任做起

”  这是“主体责任”首次写入党纪处分条例,而且比起以往有了全新的表述:不再是以往强调的党委(党组)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负主体责任,而是强调党组织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要负主体责任。全面从严治党,从抓主体责任做起。可以预见,随着各级党组织把主体责任扛在肩上、落到实处,全面从严治党必将取得更大成效。

法治强国的中国道路

体系化结构和辩证性思维,体现了顶层设计目标与具体法治实践的衔接统一,构建了法治建设的动态平衡体系和机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后,法治建设的主要矛盾就从“无法可依”的立法环节转向“有法不依”的执法环节,法治建设应更加注重和加强宪法法律实施。

于向东:推进“三严三实”常态化

习近平同志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以严和实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这说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我们党祛歪风、聚正气的一项常态化工作,目的在于以思想教育、遵章守纪、监督检查的常态化推进作风建设的常规化、持久化。

坚持高标准 守住底线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创新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要成果。

中英利益共同体的四重内涵

当地时间10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英国议会的演讲中指出,中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卡梅伦“英国愿做中国在西方最有力支持者”的表态体现了英国认识到中英关系对英国未来全局性、长期性的重要意义。

打造中英利益共同体是深思熟虑的战略远见

”  中英经贸合作历来是中国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内容。【光明理论·习近平访英专家谈一】习主席访英开启两国合作“黄金时代”  【光明理论·习近平访英专家谈二】习主席访英是双方真正互有需求的“拥抱”行动

习近平访英开创中国与西方世界关系新局面

9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伦敦金融城市政厅发表题为《共倡开放包容 共促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呼吁中英抓住历史机遇,共创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黄金时代”。再次,习近平主席倡议中英两国抓住历史契机,共创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黄金时代”,引领中国同西方世界的合作关系。

中英文化交流开启“黄金时代”

伦敦时间10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白金汉宫举行的欢迎晚宴并致辞。抛开宏大的政府间文化叙事不说,在民间,文化软实力的较量与切磋,也成为大国关系中的新常态。

英国汉学家Martian Palmer:我喜欢听习主席讲故事

【简介】彭马田(Martian Palmer),英国人,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基金会(ARC)秘书长,长期担任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的特别顾问,并与菲利普亲王一道创建了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基金。

柔性的力量:用人文交流滋润中英友谊土壤

提及英国,这座有着3000年悠久灿烂文明的西方古国,我们首先想到的或许不仅仅是悠扬绵长的泰晤士河、瑰丽壮美的诺丁汉宫、高耸飘逸的“伦敦眼”,以及那些手提着雨伞,一身西装革履的英国绅士。

独家专访崔洪建:中英文化交流应更加重视“融合”

伦敦时间10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白金汉宫举行的欢迎晚宴并致辞。崔洪建研究员建议,未来,中国在文化输出方面,也要重视“融合”,在融合中以适当方式开展合作,继续推动中国文化在英国的传播,实现互利共赢。

开启中英经贸关系的“黄金时代”

目前,中英经贸合作呈现双边贸易稳定增长、双向投资持续深化,新领域合作不断拓展的积极态势。英国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双方经济互补性强,合作理念契合,合作潜力巨大。

科学建构中国特色强国理论(人民要论)

新的历史条件下,引领和支撑中国由大到强的科学理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应紧紧围绕这一总布局,在不断推进“五大建设”的基础上,科学建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