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走中国特色治网之道

从来源上看,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互联网时代相结合的产物,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科学阐释中国互联网发展实践的结果。从生成上来,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立足于中国国情,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并升华为理论成果的过程。

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的时代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4月19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揆诸当下,尽管我国互联网事业快速发展,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扎实推进,取得显著进步和成绩,同时也存在不少短板和问题,往往“九龙治水”难有实效。

让网络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新生长点

这一重要讲话,不仅为我国网信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需要指出的是,“网络强国”不仅需要技术升级,更重要的是实现治理转型,是以技术升级促动治理转型,其根本目标在于实现治理现代化。

澄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认识误区(人民要论)

习近平同志去年11月份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时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发挥“三驾马车”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是对立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新的经济术语,是党中央的重大创新。

向着“两个有利于”深化改革(人民时评)

统筹好促进经济发展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关系,改革才能蹄疾步稳地推进,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才能落到实处。以实现共享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握好改革的各项重大关系,我们一定可以用先进的发展理念开创国家的光明未来。

既要管得了,也要用得好(人民观点)

新媒体是科技进步给人类的馈赠,用得好了,就能成为强大正能量。其实,新媒体是科技进步给人类的馈赠,用得好了,就能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巨大正能量。唯有清晰界定各类互联网产品附着的媒体属性,正本清源、激浊扬清,才能最大限度地让一切媒介都运行在无损他人、有助公益的框架之内。

芦山灾后重建: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生动实践

芦山灾后重建: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生动实践 在重建中,灾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恢复重建的根本出发点,最大限度集中资源推进民生项目建设。

用新发展理念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遵循,也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基本遵循。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追赶超越的关键时期,必须加速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协调、辩证地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个“定盘星”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事实表明,要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必须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自觉抵制西方新闻观的影响。一些人之所以一再抬高西方新闻观,主要理由是西方媒体实现了新闻自由和客观中立。

畅通渠道,让人才流动更自如

今天,我们邀请人才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人力资源专家探讨如何贯彻落实《意见》,推动实现人才“无障碍”流动。薛其坤:实际上,我国人才在流动中受到户籍、地域、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因素的制约,而且这些因素本来就不是人才的根本属性。

把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奉献给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要求,要“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这是党中央对新闻舆论工作提出的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明了新闻舆论工作的前进方向。

紧抓“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要在全党上下全面铺开“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活动,关键是抓领导干部、抓第一责任人。

公平的市场竞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根本旨趣

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的视角来看,竞争性增长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根本旨趣所在,也符合马克思对价值规律的研究。

【治国理政 河北篇】“互联网+医疗”让居民足不出户享受就诊“一站式”服务

河北省的居民只要在手机上下载“健康河北”APP,坐在家里动动手就可以实现预约挂号、检查结果查询和充值缴费等就诊“一站式”服务。这得益于河北省卫计委“健康河北”医疗惠民移动平台建设,这一平台实现了互联网+医疗,大大方便了居民的就诊。

【治国理政 贵州篇】大数据、大生态助贵州旅游“井喷式”发展

4月15日,贵州省发布一季度主要统计数据显示,贵州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2102.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798.92亿元,增长11.3%,其中旅游业表现抢眼,其“井喷”态势成为贵州一季度发展的强力支柱。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