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关键支撑要素

作者:郭铁成 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6-04-12 18:27:29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本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那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自主创新是什么关系呢?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习近平同志深刻地指出,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根本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就是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包括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区别仅在于着眼点不同:自主创新的着眼点是提升国家在世界的竞争力;而创新驱动发展的着眼点不仅包括国家竞争力的提升,而且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的转换。习近平同志的这一论断把创新驱动发展与自主创新统一起来,找到了后发国家在全球化时代创新崛起的道路。

2014年在中科院、工程院两院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就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2015年在参加“两会”上海团审议时,再次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本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把立足点放在自主创新上。第一,采取“非对称”赶超战略。不能发达国家搞什么我们也搞什么,人云亦云、亦步亦趋。首先,要坚持主动跟进、精心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明确我国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研究“非对称”性赶超措施和突破策略;其次,发挥自己的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功夫,形成局部绝对强势;再次,超前规划布局,抢占先机,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前瞻性、战略性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从而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第二,强化自主创新成果的源头供给。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是高端装备发展的原动力。必须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基础性、系统性、前沿性研究的创新,强化自主创新成果的源头供给,确保我国创新发展的后劲。

第三,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自主创新必须全球定位,开源创新。通过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积极整合、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水平。有选择有重点地参加国际大科学装置和科研基地及其中心建设和利用,在科技创新中积极争取国际话语权和主导权。

第四,建立健全优先使用自主创新成果的机制。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要发展,必须要使用。如果有了技术突破,却没有用户,那就跨不过创新的“死亡谷”。因此必须从供给侧与需求侧两方面发力,建立健全优先使用自主创新成果的机制,大力实施以科技创新为导向的公共采购政策和其他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为自主创新培育领先市场。促进自主技术、自主品牌、自主标准的成果优先为我所用,使我们自己的先进产品能推得开、用得上、有效益,让我们的民族品牌大放光彩。

关于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的论断

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科研和经济联系不紧密问题,是多年来的一大痼疾,也是我们与发达国家创新体系的最大差距。主要表现是:公共投入与企业需求脱节,目前在很多地方,还程度不同地存在计划项目由政府推荐、审批,科学家立题、评审的现象。基础研究成果与市场价值脱节,缺乏技术商业化体系,科研人员难以确定科研成果的市场价,而企业用户又不了解科研成果的技术性能。政府采购与研发投入脱节,政府采购政策没有把创新作为重要因素考虑,公共研发项目也没有把技术商业化作为重要内容。科技人员与企业创新脱节,大量高等学校研发活动较少,缺乏为企业创新服务的政策。那么,如何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呢?习近平同志深刻地指出,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就找到了科技与经济脱节的真正原因,指明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

2013年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要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一个月以后,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又进一步指出:“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经济发展就是要提高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