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波:伞降40年,见证中国空降兵部队发展壮大

作者:张天南 等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2018-07-31 10:16:56

李振波:伞降40年,见证中国空降兵部队发展壮大

  年轻时,李振波曾当过空降引导队队员、队长,空降引导队是大规模跳伞的先遣队,这个岗位是伞兵血性冲锋的刀尖。图为李振波(右一)年轻时跳伞训练留影。(照片由李振波本人提供)

  40年和19秒

  “一条小街上,窈窕清秀的女孩用力蹬着自行车,将身后自制的降落伞缓缓拉起……”

  电影《孔雀》中的情景,不止一次在李振波的脑海里泛起涟漪。

  伞,是空降兵区别于其他兵种的特有“名片”。对这位入伍40年的伞降老兵而言,“伞”早已融入其血脉。

  中原腹地,空降兵某旅的营院里,一座85米高的伞塔岿然矗立。

  “巍巍伞塔是空降兵部队组建之初新兵首次跳伞训练的见证。”李振波说,“当时伞塔跳伞操作程序比较复杂,跳伞员要一星期才能轮上一回,能坐上飞机跳伞是大家梦寐以求的事。”

  李振波很幸运,入伍才4个月就乘坐飞机空中伞降。

  害怕、紧张、还是兴奋?时隔多年,李振波已记不清是怀着怎样一种心情踏上飞机。从那一天起,他与“伞”结下了一生之缘。

  “只有地面苦练,空中才能精跳”,当年伞训教员掷地有声的话语犹在耳畔。“有人将伞降训练的苦概括为‘三肿三消,方上云霄’。”李振波回忆,“在地面训练伞降动作每天要重复几十次。”

  1983年5月,李振波加入中国共产党。“党员,工作上就要是战友们学习的榜样。”

  从引导队队长到机关参谋,从空降空投处处长到空降兵研究所所长,一路走来,他就像一只上紧了发条的闹钟,每天紧张而又充满节奏。李振波说:“每次离机都是一次挑战,每次着陆都是一分收获。”

  李振波办公室书柜的一角,有几本看起来很有年头的笔记本,本子上写满了各种各样的跳伞特情。

  “为什么要记录?”记者的疑惑牵出了一则关于“19秒”的往事。

  正常情况下,空降兵从800米高空跳下,落到地面仅19秒时间。李振波一直在想,如何发挥这19秒的最佳效应,让人和装备安全降落。于是,只要组织伞降训练,空降场上总有他的身影;只要有特情出现,他总会第一时间赶到。

  那年盛夏,部队在西北大漠进行空降演习。气象条件恶劣,几名官兵在跳伞中受了伤。为了弄清楚原因,李振波马不停蹄,找官兵挨个问明白才肯罢休。

  晴天、雨天、大风天,不同气象条件,他一个个研究;早晨、中午、夜晚,不同季节时间,他一段段观察;海岛、高原、戈壁,不同地理环境,他一次次探索……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记录种种特情后,李振波归纳总结,撰写了关于改进跳伞离机动作的论文,提出全新的一种动作、一种姿势就能保障所有机型、所有伞型跳伞的训练方式。

  经过3年的试跳、摸索和改进,官兵地面动作训练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训练强度减轻了一半,没有出现一起事故。

  李振波40年的伞降生涯里,还有很多个关于“19秒”的探索故事。

  时光如白驹过隙,他逐渐超过了空降兵跳伞的年龄上限。于是,他又将目光转向了重装空投领域,围绕空投系统不完善、空投技术欠缺等瓶颈问题,带领技术人员开始下一轮攻关,等待“下一跳”来临。